人民元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4章 日本的作用,斯特拉瑟的紅色德國,人民元首,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完成了跟日本和中國大使的兩次會面之後,德國並沒有停止跟中國的軍火貿易。

這自然引發了日本方面更激烈的抗議。

雖然斯特拉瑟的提議在日本海軍非常有市場,但終歸德國的行為影響到了日本的侵略,所以他們對於德國非常不滿。

日本軍部有人甚至揚言要打擊跟中國做軍火生意的航行。

如果不是因為日本現在還沒有做好全面侵華的打算,這恐怕很有可能變為現實。

德國內部對於這個問題也是爭論不斷,許多人認為應當跟日本聯合用來遏制英國。

一小部分支援接近中國的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反對日本進行侵略。

德國怎麼說也是社會主義國家,怎麼能支援這種侵略的行為呢?

他們也不認為聯合中國對德國幫助更大。

不過斯特拉瑟不為所動,他非常清楚日本作為盟友對於德國的幫助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他們除了在太平洋拖住美國以外,對德國並沒有任何正面的幫助。

雖然作為軸心國成員,德國和日本也有共同的目標:消滅現有的強國,重建世界秩序,但它們從來也沒有制定過什麼具體的計劃來共同實現這一目標。

可以說,《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從一開始就是徒有其名,除了還有點宣傳作用外,沒有什麼實在的價值。

與雖然有各種矛盾和分歧,但合作良好的同盟國相比,德國和日本的交流合作極其有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首先,德國和日本從來沒有真正信任過對方,造成了雙方合作的障礙

1937年7月,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一開始德國並沒有支援日本的行動,仍然出售武器給中國。

德國軍事顧問也繼續幫助中國對日作戰,從而引起日本對德國的強烈抗議。

直到1938年,德國才最終站到了日本一邊,不再與中國進行軍火貿易並召回了德國的軍事顧問。

但讓德國不高興的是,日本並沒有因此給予德國在中國日佔區的工商業特惠地位。

再加上日本不願意承擔將來可能的對英國和法國作戰的義務導致在1938-1939年間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成立三國聯盟的談判最終失敗。

三國聯盟沒能成立,德國便與蘇聯簽訂了德蘇互不侵犯協定。

這個協定導致當時的日本內閣倒臺,使日本大為憤怒,造成日本和德國之間的關係一度惡化。

1940年夏天,當德國在歐洲接連戰勝法國,日本擔心德國吞併這些國家在東南亞的殖民地。

直到1940年9月德、意、日締結公約,德、意兩國承認日本在東亞的霸權地位,這才減輕了日本的擔憂,但也並非就此完全消除。

儘管成立了軸心國,也締結了條約,但德國和日本從來沒有認真按照條約的規定來履行義務,讓自己的政策與盟國的政策達成一致。

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標各自為戰,絲毫不顧盟友的利益,更不把自己的戰爭計劃提前告知盟友。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

在此之前,德國沒有把這次行動的"巴巴羅薩計劃"告知日本,而日本加入軸心國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讓德國幫助自己同蘇聯維持良好關係以便消除來自西伯利亞的威脅,使日本的陸海軍可以集中力量南進。

德國的擅自動讓日本領導人覺得受了欺騙。

因為德國不把"巴巴羅薩計劃"提前告訴日本,明顯就是不信任他們。

所以日本也如法炮製,關於在12月8日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同樣沒有事先通知德國。

馮.克雷奇默爾是1940年12月到1945年5月的德國駐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