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蕩墨爾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非遺廊橋圖文番外六——【三條橋】,極光之意,飄蕩墨爾本,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攝影:鍾曉波)
三條橋被認為是泰順最古老的廊橋。
據說,在修繕的時候,發現過來自唐、宋、明三個朝代的舊瓦片。
如果這個時間可以確認,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就可以回溯到更早的一個朝代。
三條橋上有唐代瓦片的事情,分疆錄上是有記載的。
比較可惜的是,把現在三條橋上的瓦片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
即便如此,三條橋也一樣是泰順已知的廊橋裡面,始建年份最早的。
文物工作者在現存的瓦片裡面,找到了宋紹興和大觀年間的瓦片,而且還不是單獨的一片兩片。
因此,以可考證的年份來說,三條橋始建於1137年農曆九月十三日,也就是宋紹興七年。
橋長 26.63米,寬 4米,橋上有橋屋 11間,距離水面的高度是10米。
三條橋和接下來要寫的另外兩座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毓文橋、仙居橋,都在羅陽鎮。
三條橋是這三座橋裡面最為偏僻的,必須步行前往。
用文藝一點的話來說,三條橋是泰順所有的廊橋裡面,最孤獨的。
藏得最深,周圍的山路也最陡峭。
這裡一開始都沒辦法建橋,而是用三條巨木直接架過去。
不防風,不防雨不說,主要還是不安全。
橋建起來之後,人們村民們還是沿用了“三條”這個名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