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節,閒唐,春溪笛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挽翠樓的有多少是去喝茶的?便是喝了,也不會覺得這茶能登大雅之堂,要不,怎麼達官貴人們都不喝,只有你這煙花之地喝?難得有個不是去尋歡作樂,而是獨獨對茶感興趣的人,那蘇二孃的義兄自是迫不及待想靠上來。
想來他們也打聽清楚了,李元嬰這位小王爺不是尋常王爺,而是李二陛下最偏疼的弟弟,連幾個嫡出兒女都時常讓他帶著到處玩!近兩個月非常有名的圖書館,算起來也是他花錢建的。哪怕李元嬰年紀小,打通他這一環也能把茶推到達官貴人裡面去!
李元嬰沒想那麼多,難得人家惦記著自己隨口說的話,便讓人帶話過去,直接約到外頭談話。上回李元嬰去北里是因為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李二陛下知曉他是誤入的才沒重罰,不過李二陛下話也放出來了,他再敢去的話直接把他腿打斷!
離約定時間還早,李元嬰在醫館裡學了半天才出發。蘇二孃的義兄早到了,身邊還坐著戴著幕籬的蘇七娘。李元嬰一到,兩人便起身相迎,蘇七娘把她的幕籬也摘了,露出那張越長越有美人相的昳麗臉龐。
當年太上皇老來耽於酒色,李元嬰從小便泡在美人堆里長大,自己的相貌也是一等一地好,美貌與否對他沒什麼區別。他沒多看蘇七娘那邊,反倒好奇地打量起蘇二孃那位義兄來,這人年約四十出頭,長得倒還挺斯文,是典型的南方人樣貌,眼睛偏小,瞧著挺精明。
這人一看就很有故事。
李元嬰最喜歡聽故事,坐下也不急著聊那茶葉,而是問起他和蘇二孃是怎麼認識的。畢竟,一個是種茶的商賈,一個是北里的鴇兒,若說歡場相逢、逢場作戲倒有可能,結為兄妹倒挺稀罕。
蘇二孃的義兄便自我介紹,他也姓蘇,排行老大,鄉里人家起名挺隨意,老大便叫大郎。當年從南邊帶著貨物隨商隊來京,沒想到半途船翻了,同船的都死了,他僥倖活了下來,貨物和錢款卻全沒了,連歸家的路錢都沒有。想到家中妻兒還盼著他賺錢回去,蘇大郎心中苦不堪言。
他就在此時遇到了出城祭拜亡母的蘇二孃。
蘇二孃聽了他的遭遇,又知曉他也姓蘇,便給了他路錢和本錢,說是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讓他在京裡辦點走俏的貨物回鄉賣,興許也能賺上一筆,不算白走這一趟。蘇大郎自是感激不已,再三推拒後才收下錢買了貨物運回南邊。
都說趕得好不如趕得巧,那年他挑的貨都是南邊緊缺的,當真大賺了一筆!他回家與妻子提及此事,妻子是個明事理的,沒上趕著拈酸吃醋,而是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一定要回報人家的恩情。
一來二去,蘇大郎便與蘇二孃成了結義兄妹。蘇二孃也是南邊的人,蘇大郎在家鄉買山種茶之後每年都會早早上京把春茶送來給蘇二孃,並不貴重,聊以慰藉蘇二孃的思鄉之情。
想把這茶銷出去還是蘇二孃先動的念頭,這幾年他們兄妹倆都在想辦法,只可惜始終收效甚微。
李元嬰聽完蘇大郎的敘述雖覺得沒想象中那麼跌宕起伏,卻也挺滿足。他想了想,對蘇大郎說道:“這茶是好的,只是旁人還不知它的好處,看它綠汪汪的便不想喝。你們想往外賣就得想想,它真正的好處是什麼?旁人為什麼不和白水不喝酒,偏來喝你這茶湯?”
蘇大郎原本見李元嬰年紀實在有些小,心裡已沒抱什麼希望,聽他這麼一說倒是來了精神。他如數家珍地給李元嬰說起茶的好處來:“這茶喝了提神解乏不說,若是酒肉吃多了還可以醒酒解膩,每日吃上一碗,整個人都會輕快許多。”
李元嬰道:“你這次來京帶了多少茶?”
蘇大郎說:“不多,只有五百來斤。”
“夠了。”李元嬰與蘇大郎商量,“我接下來有許多要用錢的地方,我有兩個合作的方法,你聽聽看覺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