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節,為你開啟時間的門,皎皎,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外婆,還有啊,當時招我入宣中的教務處張老師,這學期升為副校長了。他之前還來過咱們家的。”
外婆終於笑了:“張老師人很好,好人也是有好報的。”
“嗯嗯,外婆,我也這麼覺得。”
唐宓的母親在她七歲年去世,之後祖孫兩人相依為命。
外婆雖然是農民,字都不認識幾個,但她對知識有著樸素的認識——書是不可能不讀的,不讀書,一輩子也就陷在農村裡了,連個翻身的機會都沒有。從唐宓小時候開始,外婆就節衣縮食,供她讀書。
農民能夠掙到的錢也不多,無非守著一畝三分地勞作——堪稱產出比最低的職業。但好在唐宓本人十分爭氣,或者正如別人所說,她天生是個讀書的苗子,記憶力好,領悟力絕佳,從小到大,成績都是翹楚,中考時考了全縣第一,被前來招生的宣州實驗中學的老師看中,去了宣州讀書。
唐家村地處嘉臺縣的西南邊,南北兩面環山,東西兩面鄰水,是山美水靈的好去處。
但這美麗的地形限制了經濟的發展,農村裡也是空空蕩蕩,年輕人都外出去省城或者更繁華的地方務工,唐家村的很多田地就空閒了下來,經濟發展跟不上,農民的生活尤其辛苦。但幾年前,穿山隧道終於打通,寬闊的公路也在數年之後通到了唐家村,有限公路之後,經濟也慢慢地發展了——然後村子裡也開了會,提倡村民養鴨致富。
鴨肉和鴨蛋都比雞肉雞蛋貴一些,餵養得法的話,鴨子每天可以產一隻蛋,年底還可以賣。外婆想著自家還有一個等著上大學的孫女,也活動了心思,她和村子裡的其他人一樣,年齡一大把了才開始學習試著養鴨子。
鴨子要吃稻穀玉米才長得好,考慮到現在村裡空閒的地方也多,外婆就承包了地,多種稻穀養鴨子。幾年下來,雖然有些波折,也慢慢養了三四百隻。
養鴨致富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唐家村地方靈,連養出來的鴨蛋都比別地大,每週都有固定的人前來收購。
鴨舍就在土樓的一層,平時非常吵,但是習慣了,也就不覺得。
夜晚十一點,唐宓躺在床上,聽著最後一隻鴨子停止了叫喊,也慢慢沉入了夢鄉。
唐宓起了個大早,她準備去廚房給外婆做一頓早飯,可是沒想到外婆已經在廚房忙碌起來了。晨光中,外婆的白髮如此顯眼。
“外婆你不用這麼辛苦。”唐宓說,“我現在拿著學校的助學金。上大學之後也可以申請助學金,你平時好好休息吧。這些鴨子……不用再養了。”
外婆瞪她一眼:“不養鴨子,我這個老婆子還能去幹什麼?我哪有那麼老,需要休息了?”
唐宓語塞:“我是說,可以少養點兒啊,不用那麼辛苦啊。”
“你懂什麼?”外婆不高興了,“一隻是養,百隻也是養。養多少都是一樣的。”
“這怎麼能一樣呢?”
“你幹過幾天農活啊?批評我了?”
唐宓啞然。外婆的執拗全村有名,從來聽不進她的話。
“那,我放鴨子去田裡了。”
在其他村人早就蓋上了磚瓦房的時候,唐家祖孫倆的屋子依然破舊,為了養鴨子,外婆只保留了必要的廚房、睡覺的臥室和兩間穀倉,剩下一樓的房間都改成了鴨舍。
清晨的陽光下,鴨子們也漸漸醒來了,唐宓開啟鴨舍,鴨子們爭先恐後一扭一扭地跑了出來。她揹著揹簍,趕著大白鴨進入外婆承包的那幾畝稻田,幾百只大白鴨很有秩序地、一扭一扭地跳到一望無際的碧綠稻田中嬉戲。
唐宓忍不住笑了,只覺得自己置身大草原牧羊。
唐家村種植水稻,一年二熟,鴨子幾乎都是放在稻田中養殖的,白天就在稻田裡吃蟲子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