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常汸為了顧全大局、避免漢人朝廷的軍隊在內戰中被過度消耗,選擇了對朱由崧暫時虛與委蛇忍讓、先借機從其他藩王下手削藩。這個決策,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包括史可法等極個別參與了決策過程的閣臣也知道,如果一開始就對福王下重手,縱然能搞定,但絕對會留下一個後遺症,那就是導致其他藩王人人自危、抗拒入朝。
如此,將來再想懾服全部地方軍閥,會導致的內戰隱患,絕對比現在更高。那還不如暫時顯示朝廷的寬容,讓一切曲、過都歸於福王。
當然在這個決策過程中,也不是沒人反對,比如刑部尚書徐石麒,就私下裡秘諫,提出了一點:
“亂世當用重典,大王初監國政,當用雷霆手段,才能壓住局面,一旦示弱,會讓陰懷野心之輩愈發蠢蠢欲動。”
朱常汸本人是個不懂政治的軟弱之人,聽徐石麒這樣秘諫時也不知如何反駁,畢竟聽起來確實有道理。
好在史可法和朱樹人很清醒,最後由史可法出面,對徐石麒的說法給出了堅定的反對:
“此一時彼一時!亂世用重典,明法確責,那是用在先主闇弱和稀泥的情況下的!比如當初劉備入益州,此前的劉章闇弱和稀泥,法度鬆弛,所以諸葛亮要明法確責!”
“可如果先主本身就是剛毅苛法的狀態,比如秦始皇和胡亥那種,那劉邦入關中,便當約法三章!”
這番話之所以需要史可法出面,自然是因為朱樹人如今還是外鎮總督的身份,不是朝中閣部,
他如果明著干涉中樞決策,很容易落人話柄,還會進一步給野心家藉口,打出“清監國側”的旗號反抗。所以朱樹人哪怕再受岳父信任,暫時也只能先暗著來。朝臣中只有史可法和沉廷揚,是直接明確知道朱樹人參與了中樞決策的,其他人都瞞著。
等在這一輪鞏固中央權威的過程中,再立一點明顯的功勞,朱常汸才好給他繼續升官、加掛一個尚書銜、參與中樞決策的名分。
(注:明末外鎮總督加一個兵部尚書銜督師,或者再加上大學士銜,就方便很多,可以直接參與朝廷大政討論。朱樹人此前只有總督,封了公爵,但一直沒有加大學士或者尚書銜。)
而這番話後面還有半段,朱樹人顯然沒讓史可法明說,那就是他們認為崇禎是屬於秦始皇和胡亥那個風格的。
現在天下臣僚武將,擔心的都是被清算曆史問題,只有趁機顯示新的監國絕不清算曆史舊賬,大家往前看,才能更多團結人心。
相比之下,法令賞罰不夠嚴明,根本不是眼下的主要矛盾,可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徐石麒只是作為刑部尚書,比較重視名分,不習慣和稀泥。被史可法這麼一番說服,他也就認了。於是朱常汸的藩王政策,也就被毫無保留地推行了下去。
……
政策雖然頒佈了下去,但執行也需要時間。此前第一次召見福王,就是三月初八下達的,福王拖沓回覆、打口水仗,再加上朝中商議,基本上就拖到三月下旬了。
三月下旬,宣召諸王的監國詔書陸續下發,路上還得按遠近少則走十天八天,多則一兩個月,所以這樁事情,至少要到崇禎十七年下半年,才能徹底出結果。
畢竟宣召諸王也不算緊急軍情,不可能用六百里加急去送,只能是用日行一兩百里的普通傳詔使者。
而藩王們同意啟程後,最多也就是日行五十里。這些養尊處優的王爺,又哪裡肯騎馬賓士勞苦了自己。
這三個月裡,朝廷也不能閒著,朱樹人也沒有藉口一直留京,所以他準備稍微再跟岳父和父親、史可法商議一下下階段的大政方針後,就暫時回自己的防區督軍、處理民政。
崇禎死了之後,朱樹人在湖廣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