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有製作精良的弓弩和箭失,並配以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弓弩的射程自然是不虛於黑火藥滑膛槍的。
火藥淘汰弓弩,最初只是因為火槍對士兵的訓練度要求大大降低了。
當然,前述的“弓箭精良、士兵有素”大前提絕不能少,否則下場就是晚清八里橋戰役那般,被單方面屠殺——
八里橋之戰不僅是騎射的慘敗,也是武備鬆弛的慘敗。到了英法聯軍的時候,滿清無論旗人還是蒙古人,大多都成了提籠架鳥的廢物,說白了晚清清軍一點都不比晚明明軍好到哪裡去。
清軍歷史上的墮落速度是非常驚人的,以至於入關二十年基本上就養廢了,那些出生時就生在北京城裡的旗人,幾乎就是戰五渣。後來吳三桂造反,要不是他本人死得早,靠吳三桂那些還算經歷過血戰的部隊反撲,勝負還真未可知。
相比之下,如今多鐸麾下的清軍,在訓練有素、軍紀嚴明方面,絕對還是全球有數的天下強軍,所以哪怕只靠弓弩,與明軍也絕對有得一戰!
面對巨量火槍的攢射,他們一開始並沒有表現出畏敵如虎的崩潰趨勢,還依然能扛著對射堅持好一陣子,身邊袍澤的倒斃慘叫,也並不能立刻就摧垮清軍的意志。
清軍短板的只是軍備,武器裝甲的嚴重消耗,讓硬體水平無法支援發揮全盛戰力。
在戰場的南線,對射是最密集也最慘烈的,因為橫塘河對戰場的阻隔,雙方本就沒法近戰,一開始也就選擇了直接頂到河邊隔河對射,絲毫不擔心火槍兵或弓箭手被近身肉搏。
新降漢奸軍和漢軍旗弓手,在將領的驅使下麻木地反覆拉弓放箭,失如雨注。但多為回收利用的受損箭失精度很低,歪歪斜斜勁力也頗為打折,進一步降低了殺傷力。
清軍中僅有的完好一手箭失,大多被滿八旗的騎兵配備了。物資不足時,漢軍旗和新降軍本來就只能用垃圾武器,這也是沒辦法的。
這一路的清軍主將是新降總兵李成棟,也就是當初在淮揚高傑手下作亂的那傢伙,算是“45年投日”的典型。
李成棟對明軍也算了解,也知道高傑、李輔明等部友軍的作戰風格,所以一開始也想“拒敵於灘頭”,仗著他的部隊普遍準備了尺寸尚可的木盾,覺得隔著三五十步,還有大盾遮護,應該能扛住火槍。
而弓箭可以拋射,火槍不能拋射,大家前排都有重盾的情況下,抵近拋射的一方就能越頂攻擊、給對方造成嚴重傷亡。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李成棟一度覺得這是他唯一的機會。
這想法一開始並不算錯,可惜錯就錯在他面對的江守德、藺養成部明軍步兵,跟他原本熟知的高傑、李輔明、白廣恩並不是一樣的成色。
薊遼明軍哪有湖廣明軍的犀利火器?薊遼明軍的火器容易格擋,不代表湖廣明軍的火器也能格擋。
雙方對射之初,江守德的火槍隊在藺養成的長槍方陣掩護下,小心翼翼按操典依次換列上前開火、退後裝彈。
數輪之後,隨著對面清軍箭失拋射漸漸密集,雖然也有清軍步卒慘叫倒地,但大部分彈丸還是被格擋了,清軍弓箭頻率並沒有明顯稀疏下來,雙方的傷亡也在不斷上升。
江守德很快意識到,自己的火力似乎並沒能快速削弱對方的輸出,他飛速評估了一下局勢,發現雙方隔河對射的距離很近,清軍也沒有改變現狀保持距離的意思,他便立刻下令,讓前線火槍隊改用霰彈。
自從跟清軍主力交手,朱樹人吩咐屬下的常規操典,是遠距離時主要用雙發獨頭彈、前後安裝,遇到雙重重甲的精銳死士,那就更是隻能上單發大號獨頭彈,確保穿甲動能。
而霰彈並不是明軍的第一選擇,因為他們要打的再也不是農民軍那種輕甲甚至無甲單位。拿霰彈打鐵札棉甲的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