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海關大戰、最終以參戰清軍被殲滅過半的慘敗結局收場。
經此一役,清軍在整個隆武六年剩下的幾個月裡,乃至後續更長的數年中,都徹底失去了進取反撲的可能性。
而且這場戰役的深遠影響,並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暴露出來的,很多後果還需要在後續漫長的時間裡慢慢顯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比如,原本明清交戰三十餘年,哪次不是清軍到了秋高馬肥的季節,就南下劫掠一把?把大明百姓當成遼東的提款機?
但這次山海關大戰,卻意外打出了一個很搞笑的附帶效果:因為戰役發生在八到十月,剛好是秋收後秋糧入庫的階段。
原本清軍在這個時候發動作戰,也是想入關搶一把,把明軍控制區的秋糧物資搜刮一番。
而最終卻打成了明軍偷襲寧遠、錦州,又捲了人口錢糧物資全部海路撤退,這就等於是清軍在寧遠、錦州屯田了一年,最後剛收成的糧食都被明軍割走了。
三十多年來,只有明軍屯田被清軍割,現在第一次有清軍種田被明軍割,吃現成。雖然數量不多,但對雙方格局、士氣的影響卻是非常深遠。
滿清高層事後回過味來,都是怒氣填胸:大清居然成了秋收時被收保護費打劫的那一方!還有沒有天理了!
此戰之後的幾個月裡,清軍不得不在遼西走廊收縮,減少軍事存在,形成雙方都不敢要的無人區。
錦州城倒是還得守,因為這地方已經比較靠近遼東腹心了,處在遼西走廊的末端出口處。但寧遠這種只在遼西走廊中段腰部的城市,是絕對不敢要了。
然而,即使是到了這一步,張煌言還沒打算放過滿清,他又雙管齊下,安排了兩招毒計,捎帶著同時削弱蒙古和滿清。
……
張煌言的第一招,就是讓明軍對遼東半島其他沿海地區、尤其是地形比較凸出、從清軍核心佔領區難以快速陸路增援的點位,實施破壞性偷襲。
反正遼東半島的海岸線那麼長,只要有空虛,明軍就可以偷襲。
偷襲的位置,也沒必要僅僅侷限於遼西走廊嘛!還可以是半島西岸,甚至是半島東岸!只要別觸及半島底部最凹陷那些位置就不怕(也就是別碰後世的營口)
除非清軍徹底放棄一切海岸線,從此龜縮回內陸!否則明軍可以利用海軍優勢四處出擊!
明軍對遼東的第一次實打實偷襲,發生在山海關大戰結束後的一個多月、隆武六年的十月八日。
這場戰役的實施者,依然是以張名振的海軍為主,總共動用的兵力大約在兩萬多人,都是海軍和炮兵,沒動用多少專業的陸軍,主打的就是一個來去如風、行動靈活。
而明軍攻擊的地點,則選在了遼東半島最尖端的金州衛,也就是後世的大連、旅順地區。
眾所周知,大連、旅順一帶,本身就是遼東半島尖端的又一個狹長、突出的半島,也就是“半島上的半島”。
其連線遼東半島腹地的連線部非常狹窄,連線部的地形還多山(如果沒有山的話,說不定都沒法形成半島了,而是會直接被渤海隔斷變成一個島)
這樣的地形,對核心駐紮在盛京周邊的清軍而言、增援當然會非常不便。等明軍發動進攻後,清軍援軍可能七八天都趕不到戰場。
如果明軍缺乏重炮,想跨海攻打一座被清軍穩固駐守了好幾十年的城池,或許會有些難度。
畢竟這地方情況跟寧遠、錦州還是非常不同的。寧遠和錦州的守軍畢竟有相當多的遼東漢人,還有原本吳三桂、祖大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