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算逼人春耕,河北沃野千里一馬平川,南蠻子想破壞也很容易!”
滿達海如今已經繼承了他剛剛過世的父親代善的爵位,是禮親王,自然說話也有些分量。他的話很快贏得了其他滿人皇親的支援,紛紛覺得洪承疇太慫、策略的損耗太大。
豪格見狀,也只是微微點頭:“爾等所言,都各有些道理。不能指望一直耗下去,但冬天南蠻子補給不力、南方士卒畏寒的戰機,也不能不利用。”
其他人想了想,又由博洛想到了一個點子:“王兄,既然要削弱明軍持久作戰的耐力,還要趁著冬天發揮我鐵騎之利,不如再稍稍相持觀望,找個機會,
等漳水即將封凍時,出兵迂迴偷襲、沿漳水逆流而上,攻擊內黃,或是敵後的浚縣、滑縣,削弱明軍的糧草集結地如何?
如洪尚書所言,一旦河道封凍,明軍就無法再水路運糧了,但陸路的百里之內短途調配,並不受影響。
如今張煌言分駐內黃、濮陽、清豐等地。只有內黃最靠近漳水上游,而且是跟明軍後方來路相接。剩餘二縣,並不直接瀕臨漳水。所以明軍主要存糧,肯定囤於內黃,更後方的屯糧地可能在滑縣。
我們等他們搶在漳水封凍前、把大部分過冬所需糧食,集中到最靠近戰場的那處漳南碼頭縣城後,再不惜代價突襲攻拔那座縣城,把存量徹底搶了或者燒了,則張煌言數十萬大軍,必然因為無糧過冬、河道封凍無法再運,而不得不潰退。到時候我軍再追擊糧盡敵軍,可獲全勝!”
博洛說得意氣風發,原本還想再添油加醋描繪一番,把即將到來的決戰,說成是另一場“松山大戰”。
畢竟當初崇禎十三、十四年那場松山大戰的野戰部分,就是因為洪承疇的部隊冒進被斷了糧道,困守後士氣崩潰完蛋了。
但博洛話到嘴邊,才想起洪承疇現在已經是自己這邊的人了,也就留了點口德,沒有舉例。
負責最終拍板的豪格,在仔細揣摩了一下各方意見後,倒也覺得博洛此言似乎可行。
作為滿人皇親國戚,他們都是熟讀《三國演義》的,被剛才博洛這麼一類比,豪格幾乎覺得自己很像官渡之戰時的曹操,而張煌言很像官渡之戰時的袁紹。
只要冬天黃河以北河道封凍沒法運糧,再把封凍前搶運的屯糧地燒了,明軍就沒法過冬了。
畢竟,深秋才開始對北方出兵,最大的弊端就在這兒:深秋起兵要想贏,關鍵是因糧於敵!把敵人的秋糧拿來給自己的兵吃!清軍堅壁清野,明軍沒拿到河北當地的秋糧,那麼軍糧就是明軍最大也最容易破的軟肋!
而且根據他的偵查,明軍為了轉運困難,並沒有把內黃屯積的糧食,全部運進縣城。
可能是明軍考慮到這些糧食不是給內黃當地軍民吃的,還要轉運各地,內黃只是一箇中轉集散地,如果全部運進城,將來再運出城,裝車卸車裝船運船多幾次,損耗太大。
加上內黃是個很小的縣城,原本城裡人口都沒幾萬,現在卻要供幾十萬大軍吃一個冬天的糧食儲存,把城裡所有糧倉都存滿了也放不下,還得拆民房改建成臨時糧倉。
考慮到拆了再造,成本比在城外平地上直接造還費時費力,明軍就選擇了直接另造。
所以明軍選擇了在內黃縣城西門外的漳水南岸碼頭上,修了一個營寨,直接把天量的軍糧存在這座防守嚴密的碼頭水寨裡,營寨佔地面積也極廣,防守嚴密。
不過在豪格看來,營寨防守再嚴密,也肯定比攻城要容易。明軍幾十萬人分散多處,幾個據點分別相隔六十里到八十里。
如果清軍能找準一個機會,提前偷偷集結部隊,攻擊明軍一個點,明軍其他援軍來救可能要一兩天,那他未必沒有趁著這個時間差,把明軍軍糧大部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