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鄉試揭曉,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此之外,沈樹人熟讀歷史,知道明末這個節點,還有不少動物類的物種值得引進。
比如明朝的豬普遍還是黑毛土豬。雖然後世黑豬肉比較貴、更香更好吃,但生長速度和產肉效率顯然是不如英國白豬。
哪怕17世紀的歐美白豬也沒經過科學選育,但是把品種引進來,雜交處理、提供更多的基因多樣性,優中選優,肯定是有幫助的。
同樣的道理,也對雞的飼養品種適用。明末的地球上,雖然還沒有產肉效率極高的白羽雞,但白羽雞的某些自然基因源頭,肯定已經有了。
歷史上英國人是1800年代,在印度鬥雞的基礎上,弄出了雞胸肉特別肥厚、生長較快的品種。
沈樹人雖然不知道具體去哪兒找這些品種,但只要方向思路對、專門盯著跟後世肯德基吮指原味雞塊那樣雞胸肉特別肥厚的品種引進,總能找到。雞要產肉效率高,唯一的出路就必須是雞胸肉肥厚,其他部位不可能再發達了。
至於中國人不愛吃雞胸肉、覺得太柴太乾,這不是明末亂世該考慮的,能讓更多百姓活下去是第一目標,口味是可以犧牲的。
除了豬和雞鴨,魚類也有一些可以改良的品種。沈樹人稍微想了想,後世吃到的那些大塊肥厚魚排肉、還沒什麼骨頭的品種,只要是如今大明不養的,都要想盡辦法引進。
不管是東南亞的龍利魚、沙巴魚,還是非洲的羅非魚,美洲的清江魚。不管肉好不好吃,只要符合長肉快、沒有生態危害,都要想盡辦法引進。
而且這個領域,可以操作的空間也是最大的。因為跨大洲運輸淡水魚,是之前的航海家們幾乎不會考慮的事情。在海船上要讓活魚不死、經常換淡水,成本太高了。
只有沈樹人理解物種引進的巨大價值,一開始哪怕不惜血本,只要種進來了,後續幾何級數繁殖,絕對一本萬利。
一圈羅列下來之後,穀物、蔬菜、豬雞鴨魚全部在著力引進之列,唯獨牛羊他沒考慮。
牛在大明是用來種田的,吃肉太浪費了。而羊價格高昂,比豬肉貴很多,明末羊已經不算是平民食物了,犯不著引進。
何況牛羊都是北方草原畜牧民族的強項,沈樹人也怕太早把精力花在牛羊改良上、萬一擴散開來之後,先便宜了韃子,那就划不來了。
把這方面要做的事情都整理好之後,沈樹人也不客氣,一方面找到鄭森,跟鄭家商量,讓他們想辦法尋找符合這些條件的海外物種,一旦找到,沈家願意出重金購買,或者雙方一起開發,分享其利。
另一方面,沈樹人也琢磨著讓自己家裡弄幾條新式大海船,甚至可以問鄭家或者紅毛洋夷買,然後再僱一些鄭家的水手做領航、配上沈家自己的人手,出去貿易探險。
這條路如果是倒退半年,沈家也是不可能走通的。因為自崇禎初年以來,大明的海貿版圖就已經劃分得很清晰了,長江口以北歸沈家,長江口以南歸鄭家,互相不撈過界,井水不犯河水。
不過現在麼,鄭森已經被沈樹人勸誘,還弄到了南京做人質。恩威並施之下,要求鄭家允許沈家的少量海船去南方探險,想來鄭芝龍也不敢拒絕。大不了沈家也給點船旗銀子,讓鄭芝龍面子上過得去就行。
算算航程,就算一切順利,去印度尋找新物種,至少也要大半年才能回程,去非洲的話至少一年多,歐美可能要兩三年。
沈樹人列好計劃之後,一方面給父親寫信買新船、調水手,一邊就跟鄭森商量。
鄭森如今也是熱血少年,知道這種事情利國利民,便全力借用家族資源幫沈樹人一起弄。
反正鄭家也不虧,新物種弄到手之後他們自己也能繁殖的。
……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在十年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