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季雙搶的農忙時節,就這麼平淡地過去了。時間轉眼進入了七月,也熬過了最炎熱的日子。

無論是朝廷控制的地區,還是流賊控制的地區,都相安無事地注重恢復生產,不然到了冬天就得大面積餓死人。

崇禎十三年的流賊,還沒普遍喊出“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何況革左五營也不算李自成派系的。

他們都知道糧食要靠自己佔領區的百姓種出來,光靠搶是養不活那麼多人的,沒法以戰養戰。

經過沈樹人一個多月的勸農,蘄州、黃梅等地青苗處處,蓮藕萌發,芋頭也開始抽芽。

很多原本當地人懶於打理的沼澤溼地,在沈樹人帶來的蘇湖農民的教導下,也儘量充分利用起來。

尤其是蘄縣周邊、那些沈家直屬佃農打理的荷塘沼澤,還被放入了沈樹人幾個月前剛從鄭成功手上弄到的一些東南亞、印度乃至東非魚苗,外加印度的一些外來雞鴨品種。

明末的航海商路已經非常發達了,歐洲殖民者對於從東非到印度再到東南亞的航線,都跑了好幾百年。

鄭家雖然跑得少,但隨便找些紅夷、重金讓他們領航,也能到東南亞和印度轉轉。所以這些物種的獲取,完全是順理成章。

沈樹人還非常注意專案統籌的節奏,把這些繁殖工作的優先順序,安排得比夏季雙搶低一些,等農忙結束後、才利用閒季安排的。

繁殖動物不像種植農作物那樣需要考慮季節氣候,一年四季都能養,也就不存在錯過農時。

這些外來物種的數量如今還很少,饒是鄭成功前前後後派出將近十艘海船到各地幫沈樹人蒐羅,最後活著拿回來的,也不過每種活魚百餘尾。

跨洲帶回淡水魚,從來都是古代最挑戰的運輸難題,因為需要在海船裡另外設定密閉船艙放入淡水養活,還得每隔最多十天就靠岸、找港口換淡水。水質變化還有可能死掉不少,要及時撈走扔掉。

總之鄭成功過去大半年應該是花了不少資源,有時一條大海船能帶著淡水運幾千尾魚,最後運到活下來的也就兩三百條。

好在這些魚在途中也會產魚子,魚子在船艙水裡可以儲存比較久,回來後慢慢育種也能養出一部分。

相比於魚類,倒是印度雞鴨這些家禽,存活率高得多。在海上航行數月帶回來的,還能活好幾成。鄭家商人在找殖民者採購的時候,母禽儘量選會下蛋的,這樣回程路上下的蛋,還能有一部分保留孵化活性。

正因為數量稀少,沈樹人沒讓本地貧農養,而是先全部分給沈家嫡系的佃農,讓他們精心飼育——

當然,就算養死了,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救。至少鄭成功長了個心眼,他讓人弄回來這些品種的時候,在福建就已經先自行繁育留了一手。

所以哪怕沈樹人這邊全部養死,過幾個月還能再去福建要一批留種的。

東非弄回來的羅非魚、東南亞的巴沙魚,這些可以在淡水和低鹽度半鹹水裡存活的魚類,很快都在蘄縣周邊的荷塘、芋圩間頑強生存下來。

這兩種魚普遍生長較快,產肉高,魚刺還少一些。也是目前沈樹人能弄到的最適合品種了。

其餘比如南亞的龍利魚,雖然肉質比巴沙魚更好,但只能在沿海養,內陸淡水沒辦法。鄭成功搞到龍利魚之後主要是在福建自己養,給沈樹人的那部分也只能在蘇州沿海的崇明縣養,黃州這邊沒法普及。

而原產美洲的清江魚,暫時做不到跨越太平洋把活魚用淡水養著運回來,西班牙人也做不到。

與此同時,帶有一部分後世白羽雞父系基因的印度大xIoNG雞,也開始在蘄縣周邊農家的林間散養繁育。

(就是雞胸肉特別厚實、產肉率很高的一種雞,從長肉結構來說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