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章 軍備無小事,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初步搞定了從採礦到燒焦、鍊鋼的各個環節,把大冶鐵山的產業整體升級了一個臺階後,沈樹人總算是放下心來,今年也能安心過個好年了。
後續的日常基礎科研,他可以慢慢交給宋應星等人去操心,不用再事事親力親為。
作為一方大佬,他也就是在科研立項起步階段,才不得不親自扶上馬送一程。將來以他的日理萬機,最多就是點撥一下大方向。
哪怕是對宋應星的任用,沈樹人也是想把他慢慢往科研管理上轉,畢竟都一把年紀,五十七歲了,哪有那麼多精力親自在一線搞科研。
不過,最初這一年半載,卻是必須歷練的——在深入接觸後,沈樹人也發現宋應星在動手實踐方面,並沒有後世傳說的那麼神。
說到底,宋應星如今只是理論知識豐富,但科研實踐經驗很欠缺。
這一點,其實宋應星自己在《天工開物》序裡也寫了:“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乏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而寫之豈有當哉?”
這段話翻譯一下,就是說宋應星原本也想過買一點他書裡描寫的機器來實物研究,可惜沒錢。
想找實際從事這些行業的匠人複製逆向機器,但是又沒這個場地、材料。
自己寫書從頭到尾都是“無實物寫作”,當然就只剩空對空的純理論了。
說到底就是窮害的,“傷哉貧也”。
現在沈樹人有錢,還願意出錢,能幫他把序言裡想實物驗證而沒錢驗證的東西,統統梳理一遍,宋應星當然要如飢似渴親臨一線了。
等在一線幹個一兩年,把實踐經驗的短板補上,原先想做沒錢做的實驗都做完了,理論充分結合實際,再讓宋應星轉回科研統籌和管理,這才是最善的用人之道。
……
倏忽又是兩天過去,距離過年也就只剩七八天了。
臨近年關,沈樹人肯定有很多其他事情要處理。
而且他之前讓鄭成功封鎖大別山區的水運物資補給路線,以迫降藺養成。如今冬天最冷的時間也快過去了,沈樹人還得回南京一趟,全域性統籌收網。
順便攀攀官場關係交情,把立功後的升遷運作一下,再跟如今已在南京戶部做侍郎的父親通謀一下。
所以,這天他也是最後一趟來到大冶縣裡、最近才新設的“兵仗窯冶研究院”。
跟宋應星交接一下,談談對後續技術的一些展望,也順便給科研人員們安排點年後的任務。
過完年後,沈樹人不會馬上回武昌,所以先把該立項的事情提前交代了,免得人閒下來。
宋應星這幾天心情也不錯,他和侄兒宋明德,還有原本黃州兵仗局的匠人頭目周鐵膽,最近在忙著用新高爐焦炭冶煉出來的鋼鐵、按現有紅夷大炮的形制,重新鑄一門樣品。
要是最終確認沒有瑕疵,以後造炮的成本也會低很多,而且大明就可以永遠告別銅鑄炮了——至少沈家軍是絕對可以永遠告別銅鑄炮。
看到沈道臺又來晃悠了,他還以為是檢查鑄炮進度的,連忙拿了一堆材料,準備介紹。
誰知沈樹人卻是不著急,和顏悅色地說:“慢工出細活,咱不急,反正還七八天就過年了,你們弄不完,拖到元宵之後再慢慢搞就是了。
這次來,是因為最近幾天,我又琢磨了幾個專案,趁著我不在,先交代了。宋老您也評估一下,看看其中哪幾項可行,要是做不到的,就先擱置,延後,挑容易的先上。”
宋應星聽了這話,也恢復了嚴肅的神色,旁邊給沈樹人斟茶的宋明德,也連忙放下茶杯,回身把書房的門關上。
這間書房比較大,中間有適合繪圖的長條大桌,周圍一圈椅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