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戰中有經驗的老兵,才能在跟那些南蠻的交戰中,熟練切換武器,確保戰鬥力不衰弱。
但這種士卒,戰死病死老死越來越多,逐漸凋零,如果再過三五年才對緬、越動手,怕是能指望上的人數就更少了。說到底,還是要強化兵器的防暑熱潮溼,或者就得專門精煉將士,操練各種器械,不能只會刺刀和火槍。”
朱樹人聽了這個反饋後,下意識看向今天才第一次被特許參會的李定國,稍微問了幾句。
也從李定國那兒得到了肯定的答覆,表示雲南的大明邊軍確實有這方面的困難,如今李定國也都是靠著原本詔安的西軍舊部老兵死撐,包括孫可望當初在貴州山區掙扎遊擊那些部隊,如今都被徹底用起來了。
不過這些人年紀也都大了,畢竟距離崇禎之死都過去十九年了,這些原農民軍降兵,至少是十九年前投降的,怎麼也有二十多年當兵資歷了。
朱樹人確認後,不由有些頭疼,這個問題確實不好解決。因為火器的溼熱環境可靠性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在火槍時代要徹底解決,基本是不可能的。
歷史上,西方世界對熱帶內陸雨林的殖民佔領,之所以到19世紀後半葉才全面發力,也跟這是有關係的。
火槍在美洲,當時只能幫助殖民者嚴密控制到墨西哥一帶的內陸,再往南的中美洲內陸熱帶雨林,歐洲殖民者的控制力就弱不少(沿海港口還是控制得住的)
在非洲,中部雨林黑非洲也是1850年之後開始殖民的,比如著名的比利時利奧波德圈地剛果。法國人在東南亞對中南半島的進度也差不多。
誰讓直到1841年,鴉片戰爭的時候為止,燧發槍依然沒徹底解決暴雨天作戰的問題呢。一鴉時英軍在三元里,不就是遇到了暴雨導致相當一部分燧發步槍無法使用。
朱樹人雖然知道歷史,也知道科技演進路線,不過他終究沒法直接下場指點研發,他肚裡那些實打實的乾貨,早就用完了。
於是他只能是提綱挈領地說了幾句:“此事不是一朝一夕可解決的,要徹底根治,數十年都未必能行。所以我大明對緬、越將來也不能往死裡逼,敲打敲打讓他們知道進退即可。
要解決火槍的可靠性,一方面讓科學院繼續在火槍點火機構上外加防水結構,一方面就是設想新的激發方式。
不過防水機構只能增加防雨的機率,解決不了空氣過於潮溼的環境,最後根治還是得從化工角度出手。
咱前些年不是就造出硝化棉、給線膛狙擊槍彈用了麼,讓化工研究所的人多多琢磨製硫酸、硝酸的法子能不能進一步降本增效,提高產量,
給更多的精銳部隊裝備無煙火藥的槍械,再結合無煙火藥徹底革新激發機構,估計得把燧發原理徹底換了,才能根治。”
朱樹人的吩咐,自然有科學院的人一一記下,回去後當然要按照攝政王的指示安排。
在原本的歷史上,西方其實在1815年,倒也發明出了最初代的火帽擊發槍,替換掉了燧發原理,是英國人先搞出來的。
早期火帽槍跟燧發槍還比較近似,用的還是撞擊式火帽,到了後來無煙火藥出現後,才有更高效可靠的擊針式火帽,才算是跟現代槍的刺針扎底火模式徹底接軌。
只不過,歷史上的1815款原型火帽槍折折騰騰磨合了幾年,等到能量產時,拿破崙戰爭早已結束了。
歐洲大陸仗著梅特涅首相締造的維也納體系,保持了近百年的總體和平,直到一戰前都沒有爆發歐洲全面戰爭,所以英國人也懶得花錢把拿破崙戰爭時的燧發槍換了。
一鴉的時候英國人還在用燧發槍,說到底就是捨不得銀子,覺得全面換裝火帽沒必要。直到又過了十幾年,英法聯軍幫奧斯曼人攻克裡米亞打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