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島上,松前藩一共就三座城池,實際上只控制了蝦夷朝向本州的津輕半島,其餘蝦夷島上七八成的面積,都是蝦夷土著的控制區。
除了松前町是港口外,另外還有函館城、蠣崎城兩座小城。
至於後世北海道的核心城市札幌,如今還是蝦夷野人的漁村呢,根本沒有開化統治,那地方要到兩百年後明治維新才建立行政體系。
說白了,江戶時期的蝦夷大名,實際上就只是一個在蝦夷島最靠近本州島的位置的貿易據點而已,外加一些配套設施。相當於大明那邊的張家口等晉商據點,負責跟蠻夷進出口。
松前氏廣聽說明軍來襲,一開始反應頗為吃驚,沒想到張名振這麼直來直去,便質問負責松前町港藩士下屬:
“明軍有多少兵馬?怎麼敢直接在港口登陸的?他不怕被我軍的炮臺阻擊麼?松前町港可是有足足八門‘國崩’重炮,還是松前藩前日奉幕府之命送來的!”
那負責松前港的藩士也是灰頭土臉,顯然是吃了敗仗逃回來的,直接喪氣回話:“明軍戰船重炮極多!咱攢了那麼久的八門大炮,全部被明軍艦炮炮擊摧毀了!主公的四郎帶兵守港,連同三百武士、一千五百農兵,半日便被明軍全殲了!屬下冒死突圍,才得回來報信!”
松前氏廣頓時如被一盆冰水澆頭。
他沒想到自己居然成了井底之蛙,精心準備的反登陸兵力,居然半天之內被明軍正面強行搶灘殲滅了。
要知道松前藩在江戶幕府分封之初,被認定為只需按照一萬石的石高承擔大名義務。也就是說德川家認定蝦夷島過於寒冷蠻荒,沒法種植太多水稻,所以認定全島的糧食稅收只有一萬石。
當然,這個數字實際上是有極大瞞報的,當時蝦夷島上的扶桑人納稅農產區,就能提供二十多萬石一年的稅收,如今距離分封過去了半個世紀,經過持續繁衍開發,全島石高已經提高到五十萬左右。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扶桑對水稻田的徵稅力度,大約是兩畝地不到就要收一石稻米,所以五十萬石也就相當於全島才一百萬畝水稻田,加上其他不是種糧食的菜田、劣田,全加起來應該不到兩百萬畝。
考慮到北海道後世總面積達八萬平方公里,而兩百萬畝才摺合一千多平方公里,所以當時島上扶桑人的農田面積,只佔到島嶼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一點五,開發程度當然算是很低的。
這點田,蝦夷全島不到二十萬扶桑族農民就種完了,而當時扶桑養一個近似農兵的、戰鬥力最低下的兵源,一年大概需要八石大米。而如果要夠到武士級別,有一定軍事素養,一年至少二十石米作為口糧、俸祿。這還沒算武器裝備的錢。
所以蝦夷島全島所有徵收的糧食都拿來養兵,大概夠兩萬五千人吃飯。如果要買武器,這個人數至少砍半,也就勉強供養一萬多人。
而實際上,當時承平日久,松前藩各級大名、貴族也是要花銷維持體面生活的。和平年代拿來養兵的錢一半也不到,因此全島拼盡全力最多拉起七八千人的武裝。
明軍打一個港口就幹掉兩千人,等於是半天時間就把松前藩幾十年來攢的家底,乾沒了四分之一。
松前氏廣意識到自己的狂妄輕敵之後,很快徹底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下令全軍龜縮到依託山勢的函館城內,並且懇求會津藩方面提前派上蝦夷島的援軍,也跟他一起併力死守函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會津藩方面由於藩主無法親自來蝦夷,所以派出的帶兵大將是保科正經。
保科正經原本見明軍來勢洶洶,都有點不想趟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