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培訓了更多使用線膛槍的龍騎兵狙擊手,其他精銳騎兵也都配備了全員雙管後膛裝填噴子和轉輪手槍。

大明主力騎兵部隊的火器化比率,基本上已經接近了百分百。哪怕是近戰為主的騎兵,也能配一把轉輪槍,那戰力直接爆表,就算野戰中遇到五倍數量的滿人弓騎兵,都可以有一戰之力——

弓騎兵的火力輸出再靈活,能比得上連開六槍的轉輪手槍?無非是轉輪手槍的有效射程要近得多。但只要大規模軍團作戰,不給滿人放風箏的機會,手槍騎兵配合近戰武器,那就是無敵的。

漢人的騎兵部隊在經歷了千餘年被草原胡虜壓制後,終於隨著又一次質變的武器升級,回到了“一漢當五胡”的程度。

……

大明瘋狂種田攀科技的這三年裡,其他各方勢力當然也沒閒著。

滿人不得不放棄沿海領土後,只能轉移了其戰略重心,選擇往北發展。

原本已經開發得不錯的遼河平原,沒多大繼續開發的價值和潛力了,容易開墾的耕地早已在過去半個世紀裡陸續開墾出來了。

豪格和順治就把主要精力投注到了北側的松嫩平原,在那裡墾荒種田。

尤其是他們從關內帶來了幾十萬漢人。這些漢人跟大明可能是存在民族認同的,如果放在盛京周邊太危險,萬一明軍再打過來這些百姓倒戈,滿清就徹底完了。所以這幾十萬漢人,尤其是其中一部分工匠,都被滿清朝廷弄到了松嫩平原。

這也算是新時空蝴蝶效應下的“闖關東”。

不過,要在比遼河平原更北的東北腹地種田,光靠此前的現有技術顯然是不夠的。因為農作物的種子、習性都不相同,松嫩平原比遼河平原更加寒冷。

好在潛力都是被絕境逼出來的,滿清在面臨生死存亡時,上上下下也算是不擇手段,群策群力,能渡過難關的招數都願意試一試。

幾年下來之後,還真就給他們陸續摸索出了一些辦法——

他們和最早期剛到東西伯利亞、以及黑龍江流域做生意的羅剎國商人接洽、互相學習刺探,最後從羅剎商人那兒學了一招,說是可以在東北腹地比較乾燥的平原上,種植黑麥。

然後,滿人還透過日本海的探索貿易、跟庫業島、北海道的扶桑人、阿奴尹人接觸,發現了一種在北海道和庫業島都可以種植的耐寒水稻品種。

事實上,歷史上的滿清,也是到了中後期,才從扶桑北海道弄來了亞寒帶水稻品種,從而開始在東北推廣水稻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到了這一步,滿人的東北開發計劃,才算是把兩條腿都補上了。旱地可以種黑麥,水田可以種北海道水稻。假以時日,肯定可以重新讓糧食產量暴漲,養活繁育更多的人口。

但很可惜的是,他們一共前前後後連探索、勘察、實驗,都只有三年多的時間。一般開荒第一年基本上是沒什麼收成的,能把種子的成本收回來、再稍微賺兩三倍收種比就很不錯了。

開荒的第二年、第三年,基本上也就只能達到肥沃熟地收成的四五成、六七成。基本上要開荒五年之後,土地才能徹底達到肥沃熟田的效果。

當然,考慮到東北的土地是黑土地,常年肥力積累,所以哪怕一開始剛種,效果也會比關內開荒好不少。但最多也就加快到“開荒三年後達到全盛產量”。

而大明留給滿清的休戰期也就三年,所以等滿清沿著松嫩平原的主要河流兩岸、把第一批開荒田地和定居點弄熟,和平期也就差不多結束了。

他們辛辛苦苦種的田,註定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

大王你聽我說

南齊小王爺

山河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