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名振在派出水陸斥候多方悄咪咪偵查後,最終打聽到:
聯軍把圍困大浦城期間所需的軍糧,囤積在了距離大浦百餘里之外的秋田城——這地方後來就成了秋田縣,出產扶桑東北地區著名的秋田犬。
張名振聽說糧食存得那麼遠,他一開始還有點鬱悶。但後來下屬給他解釋,說扶桑幕府三十多年前開始實施了一項政令,叫“一國一城令”,
就是每個藩只能保留一座城,以解決此前戰國時期城堡林立的問題。所以大明這次打過來時,見到的扶桑城池格局,跟萬曆時壬辰倭亂已大不一樣。扶桑現在全國66個封國就只有66座城,其他都是沒有防禦工事的鄉下。
每個封國才一座城,城與城之間也就隔得遠了。尤其扶桑東北地廣人稀,藩國的佔地面積較大,城池之間的距離就更遠了。
要是不拆的話,說不定扶桑軍原本還能把糧食囤在檜山城,但誰讓檜山城1620年就被拆了呢。
張名振捋了一下,覺得要去秋田城劫糧困難有點大,但也不是不能解決。
既然秋田距離大浦有一百多里,扶桑聯軍就更不會料到他敢以小部隊迂迴敵後再次搞登陸偷襲了。
一個介於官渡時曹操“烏巢燒糧”和後世朝鮮時麥克阿瑟“仁川登陸”的想法,就在張名振腦海中成型。
把他自己的一萬人主力部隊,再次進行了分兵,分出七千人守大浦城,另三千人利用他隨軍留下的少量戰船,迂迴去秋田城重新登陸。
(他帶來一共一萬兩千人部隊,但打了一個月,已經戰損了兩千人。扶桑人都被累計殲滅好幾萬了,明軍哪怕有武器代差優勢,加起來死傷病亡兩千人還是要的。)
一部分屬下覺得他太冒險了,但張名振堅持這一打法,為了穩定軍心,確保執行力,他決定親自帶隊指揮那支偷襲兵馬,讓屬下幫著留下守城,反正守城沒什麼技術含量,按部就班便是了。
……
再次發起登陸偷襲之前,明軍當然也要花幾天時間肅清航道,確保扶桑人的船沒法出海,這樣才能確保行動的突然性。
好在明軍肅清航道的動機很容易掩飾,因為當時正是張名振的第二批渡海補給物資、從海參崴即將運抵大浦的時候。張名振本來就要擺出“小心巡邏護航,防止扶桑人火攻渡海運輸船隊”的姿態。
張名振還特地假裝不小心,透過某些手段渠道,把他的補給物資即將抵達的日期,洩露給了扶桑聯軍。
扶桑人得知明軍第二批補給,將在三月二十八日抵達,果然真不自量力,動了派出火攻船攔截焚燒明軍物資船的想法,可惜最終因為戰船和槍炮實力差距太大,扶桑人的火攻船根本沒能靠近,就被全部擊沉了。
尤其火攻船上本來就堆滿了燃料,被開花炮彈遠距離命中一發,就會徹底殉爆,根本挺不到撞上明軍海船的時候。
扶桑人白白損失了百餘條輕快漁船臨時改裝的火攻船,也死了一千多水手,只好作罷。而明軍也趁著這個機會,把制海權徹底佔住,讓扶桑人這幾天連出海偵查都做不到。
扶桑人丟失海上偵查權後的第三天,四月初二,明軍終於動手了,三千人乘坐十五條海船,由張名振親自督戰指揮,經過一天航行,抵達秋田城,然後再次發起登陸。
這一次,明軍終於把張名振藏匿了很久的騎兵炮,徹底拿出來用了。
秋田城並不是一座嚴格的港城,它還是依託山勢建造於險要之處的。城外二三十里有一個港口,叫土崎湊之町——玩過《太閣立志傳》的人應該也知道這地方。
所以明軍登陸時,是在土崎湊港登陸,然後還要奔襲三十里才能進攻秋田城。這裡面還有一些是爬坡的山路,所以正常大炮行軍會很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