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1章 現代大學的種子,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哪怕歷史上的牛頓自己,從最初提出這些猜想,到最後全部證明完,也花了小十年的時間,然後又花了五六年,磨磨唧唧寫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
另一邊,方子翎和牛頓顯然都不知道朱樹人在想什麼。
方子翎只是接過了牛頓的手稿,然後仔細看了一會兒,一時也看不懂,但她神色很快凝重起來。
牛頓見方子翎重視,也撞起了膽子,侃侃而談介紹起來:“這份手稿的第一卷,就是我前年在劍橋大學的畢業論文,是證明了惠更斯先生十年前提出的、但他當時未能完成證明的廣義二項式定理。
後面兩卷,是這一年半來,我對後續問題的思考,並且結合了對‘方氏三猜想’證明的需求,發明的一套新數學工具,我稱之為‘微積分’。最後還有一卷,是我設計的對於‘方氏三猜想’的實驗證明設計。”
聽牛頓最終揭開了謎底之後,朱樹人心中那隱隱的期待,終於得到了證實。
果然是微積分!
天地良心,朱樹人都有些慚愧了。他和他老婆,只能算是提出了猜想和舉出了符合猜想的特例,在這個時空的歷史書上,將來也只能這麼寫了。具體詳盡的數學論證和實驗論證,終究是牛頓完成的。
誰讓朱樹人前世混到三十來歲,工作中也不需要怎麼用到微積分呢?前世大學裡那點高速知識,穿越後要是沒個人提醒,都忘得差不多了。
這還真不是開逆向金手指——將心比心,一個人離開大學後三十年,或許大學裡學的很多結論性的東西還能記得。但高數題的具體運算解法,不摸著教材重新溫習一遍,那是多半做不出來的。
既如此,也就沒什麼好惋惜的了。
何況,歷史上的牛頓三定律算是牛頓本人從猜想到舉例到數學論證,一氣呵成。如今朱樹人和方子翎好歹分別完成了前一兩步,只是把嚴密性要求最高的第三步留到牛頓,也算是開了不小的掛了。
……
歷史上的艾薩克.牛頓,是在1665倫敦大瘟疫爆發後,選擇了去鄉下宅家閉關了兩年半,結果於1667年秋宅出了“微積分”這門新學科。
然後等劍橋大學在瘟疫後重新開校,驗證了他的成果後,立刻授予了他“盧卡斯數學教授”的席位。
(注:德國的來布尼茨也在1672年發明了微積分,而且補充了很多牛頓沒有涵蓋的演算法和證明。這兩個人算是各自獨立發明了微積分,內容各有貢獻)
如今這一世,牛頓也算是因為“站在了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加快了進度,提前大半年完成了微積分的手稿。
朱樹人和方子翎一邊聽著對方的講解,一邊仔細看著手稿上的內容。
朱樹人因為有前世大學的基礎,如今算是重新撿起來,自然比方子翎反應還快得多。
而且牛頓的書面漢語水平、終究不足以讓他全部用漢語寫數學手稿,主要是有很多專業術語名詞,當時漢語裡壓根兒就沒有對應的詞,連英語單詞都是牛頓自己根據詞源邏輯自創的,所以想寫漢語都不可能了。
不過,這些數學單詞和符號,在朱樹人眼裡,障礙並不大。他草草翻閱後,雖然挑不出錯誤,但卻可以給牛頓提要求、畫大餅。
只見朱樹人隨口點撥:“你這個只是一般積分的演算法吧?其幾何等效本質,就是用來求解上下邊緣不規則的、由兩條函式曲線包裹起來的區域的面積。
但如果要指導工程設計實踐,我們還需要求兩個上下曲面不規則的柱體的體積,這就要用到‘二重積分’。推而廣之,
如果還要計算完全不規則體,連側壁都不規則那種,就該需要‘三重積分’——總之你這個叫‘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