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4章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容易突圍。
結果原本只是打算來撿便宜打順風仗的察哈爾人和科爾沁人,也不得不自吞苦果,在跟準噶爾部的蒙古內戰中互相消耗人命,最後各自的傷亡都過萬了,但還是準噶爾人死傷更慘得多。
準噶爾部部署在東側的部隊,最終被全軍殲滅。只有靠近戰場中部和西部的軍隊,才有可能突圍。
而後續的追擊戰,又持續了好多天。李定國手握數十萬大軍,但他並沒有在第一場決戰中,就把全部底牌壓上來。
這說明他顯然是想到了,草原上騎兵來去如風,指望一下子攆住對方尾巴或者徹底包圍殲滅那是不可能的,總會被大部隊突圍。
所以李定國的想法是,沿著長城九邊分批部署兵力,東線防線的部隊先出擊,擊潰和儘量殲滅敵人後,敵人自然會一路西逃。
而明軍部署在九邊中其他更靠西邊關的預備隊,就能在得到東邊友軍獲勝的六百里加急訊息後,立刻出關北上截擊,讓噶爾丹往西歸途逃竄之路不斷被一層層扒皮。
追擊戰的局面倒是越打越亂,但戰果也是滾雪球般越大越大。
李定國帶著漢人騎兵和察哈爾科爾沁蒙古騎兵,從殺虎口追到歸化城,跟噶爾丹殘部在那兒又發生了一場大規模野戰,殺敵數萬。
然後大明提前埋伏在河套的預備隊,再從歸化城截擊到黃河拐角的參合陂,在那裡又血戰一場,還有無數原本想沿著黃河北岸平原行軍的準噶爾騎兵,也被圍堵得驅趕下黃河——
主要是這一帶的黃河以北,有陰山山區的存在。噶爾丹為了快速逃竄,不想往北繞過陰山山區,那就選擇了走陰山以南,黃河北岸的平坦狹窄河谷平原,沒想到在這兒又被明軍攆了。
好不容易逃到這一段陰山的西口,三戰三敗的噶爾丹覺得有必要調整路線,寧可到陰山以北走大漠,結果在五原(包頭)附近想要穿山時,再次被李定國部署的預備隊出關北上痛擊,又是數萬級別的傷亡俘獲戰損。
四戰四場大敗,前後綿延了大半個月,從殺虎口敗到歸化城敗到參合陂最後敗到五原。
李定國轉戰追擊六百餘里,首戰殺虎口就斬俘和補刀傷兵達八萬之眾,次戰歸化城斬俘補刀三萬七千人,三戰參合陂斬俘兩萬,驅趕下黃河不計其數,四戰五原又戰俘補刀四萬之眾。
噶爾丹的三十餘萬雄兵,累計被殲滅達十七萬之多,即使是逃回去計程車兵,也還有不少輕傷員。
要不是他在喀爾喀蒙古時,抓了一些投效他的喀爾喀叛徒回血,怕是回去後可戰之兵連十萬都不剩了。現在算上臨時虜獲的同族,他勉強還能有十一萬左右戰力儲存完好計程車兵,和三四萬輕傷員。
不過那些剛抓去的兩萬喀爾喀部民兵,戰鬥力顯然是不能和此前已經經過十三年東征西討的準噶爾百戰雄師比的。因為喀爾喀人歸化大明之後已經三十年沒打過仗了。
噶爾丹那十一萬多完好計程車兵,只有九萬本族準噶爾兵才是真正的精銳。
回到輪臺後,噶爾丹倒也能瘋狂徵發新的族人部民從軍,補足人數缺額。他畢竟是掌握了五六百萬韃靼人口的雄主,以草原遊牧的全民皆兵程度。五六百萬韃靼人損失二十萬精兵人口不算什麼。
但這些新拉壯丁的部民兵,質量也絕對會比他帶著征服中亞青藏諸國的老兵差得多。
……
明軍在殺虎口至包頭的一路連戰連捷戰役大勝後,訊息也很快傳回南京朝廷。
南京朝野上下自然是非常振奮,立刻開始著手部署下一步的戰略目標。
訊息傳到時,皇帝朱慈煜正在宮中,跟家人一起討論猜測前方戰事,所以一聽說之後,他立刻就向父王和表伯父商議,看下一步是否該立刻發起全面反擊,爭取一鼓作氣把準噶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