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燧發槍和開花彈
霸道總裁胖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燧發槍和開花彈,康乾盛世,我吃定了!,霸道總裁胖總,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02章 燧發槍和開花彈
燧發槍,初名自生火銃,最早由明朝火器專家畢懋康所造(中國)。
朱怡炅當然是不懂燧發槍的結構圖紙,他給軍器局工匠以及李老漢他們描述的就是能不依靠火繩,而是採用打火石點火的火銃。
嗯,還得是撞擊式擊發點火。
這番描述不能說抽象,只能說幾乎沒提供多少有用的資訊,朱怡炅也做好了要在這上面耗時日久的準備,卻沒成想,軍器局這麼快就搗鼓出來了。
看著手中這杆由軍器局打造的樣品燧發槍,單單分量上倒是與明軍目前標配的火繩槍並無二致,試射的結果同樣也與火繩槍差不了多少。
唯一的優勢就在於這是擊發式點火,所以無需火繩,射速比之火繩槍要快上很多,而且氣密性強且沒有外露的火繩槍藥,不會因為大風大雨或是火繩受潮的問題無法點燃。
而造出這杆樣品燧發槍的則是一個名叫陳三的工匠,不過據其所言,這燧發槍倒不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而是曾經僥倖得到過一杆南洋夷人用的火銃,因為看其沒有火繩,好奇之下這才拆開看了看。
至於為何周圍人一直不知道這事,那純粹因為燧發槍這玩意在大清並不值錢,倒不是說不厲害,而是我大清從始至終都不重視燧發槍,甚至是各項火器的開發與應用。
可笑的是,居然還有不少人給清朝平反,說什麼至少康熙雍正還是重視火器的,甚至當年康熙親征蒙古也是用的炮轟。
嗯,對,說的沒錯。
康熙當年打蒙古確實用的火炮,不僅是打蒙古,打三藩時還用到了連珠銃這種新型火銃,可連珠銃的背後發明人戴梓卻僅僅只得了一個翰林院的閒職,根本沒給後續研發火銃的資格和機會。
且,在隨後就被光速構陷,再到充軍流放,直至晚年雍正登基幾年了才被赦免,回來途中就病逝了,一代火器專家就這麼死了。
不僅僅是這位,後頭還有工匠伍連登研製出新型火炮子母炮,可極大節省裝填時間,到頭來也只是被賞賜了雙倍工資。
不說爵位官職封賞,便是後續火器的鼓勵開發也都一個沒有。
偉大的康熙爺甚至還說過,擔任武職要以騎射嫻熟、人材壯健為要,還說訓練有素的軍隊當是精神振作,騎射皆佳。
後頭雍正在其五年時也說過:“滿州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
最好玩的還是乾隆大帝,當時中國火器方面已然開始落後於西方,這時有個英國人來給乾隆祝壽,還進獻了不少新式火銃。
結果乾隆卻覺得英國人的火銃也就那樣,寵臣福康安同樣說這西方火器看也可,不看也可,想必也就那麼回事。
固步自封,鼠目寸光,這八個字在康乾盛世可謂表現的淋漓盡致。
朱怡炅不是康熙,更不會做乾隆,雖然手中這杆燧發槍整體工藝還略帶粗糙,射程威力也完全不比現有的火繩槍厲害,充其量只能算是西方燧發槍的仿製品,但好歹算是起了個好頭。
朱怡炅先是下旨厚賞了造出燧發槍的工匠陳三,什麼升官發財那是必須的,不僅他個人有賞賜,就連整個軍器局工匠也都沾了光,都被賜給賞錢。
賞賜過後,朱怡炅這才轉頭詢問起了軍器局長李老漢,關於燧發槍大規模量產以及實戰的可行性。
聽到朱怡炅的問題,李老漢一愣,這火繩槍用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換燧發槍了。
但既是監國問話,李老漢還是老老實實開口回答:“回稟監國,這燧發槍目前的製造工藝咱們軍器局的工匠還不是很熟悉,其結構比之原來的鳥銃不僅不同,還更為複雜。若以咱們軍器局現有的工匠和人力,既要兼顧原來大軍的兵甲火器產量,若還想大規模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