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 老寨主孫桂枝來投,國士無雙,驍騎校,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23年的冬天,南泰縣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下了一場十年罕有的大雪,緩解了嚴重的旱情;第二件是護軍使陳子錕率兵剿滅了本縣境內最大的杆子,從此客商來往大青山殺虎口,再也不用繳買路錢了。
第三件事,也是對縣民最重要的一件事,護軍使公署招安了數千土匪,兵不血刃一舉將南泰縣的治安恢復到民國初年的水平,談起護軍使陳大人,別管是有頭有臉的鄉紳,還是平頭老百姓,無不交口稱讚。
蓋龍泉的威名不是吹的,他振臂一呼,全縣的土匪望風而降,這年頭當土匪大多是逼上梁山,迫不得已,在官軍的圍剿下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連“白狼”都降了,他們又何苦堅持,於是乎,除了一些作孽太深的慣匪之外,全縣杆子爭先恐後都來歸順,第七混成旅的兵力迅速擴充,達到了四千人之巨。
陳子錕犯了愁,這麼多的兵馬他根本管理不過來,充其量他就是個軍校肄業生而已,哪有管理幾千兵馬的經驗,好在有閻參謀長從旁協助,收編土匪的工作倒也有條有理。
蓋龍泉一共招攬來三千六百八十八名土匪,人數足夠編一個旅的,但成色就不那麼好看了,只有一半人帶槍,而且老的老,少的少,即便如此,陳子錕還是如約封蓋龍泉做了第七混成旅第二團的團長,蘇青彥做了第二團參謀長,杆子諸弟兄都當了營長連長,一時間縣城布店裁縫鋪和鞋匠都忙個不停,為各位長官量身定做呢子制服和大皮靴,青灰色的呢料都賣斷了貨,得緊急從省城調貨。
收編了這麼多的土匪,陳子錕手下兵力急劇擴充,一夜之間便有了近五千人馬,但各種問題隨之而來,首先是糧餉不足,這麼多的兵,每月光軍餉開支就要五萬,還不算軍裝被服糧食鹹菜開銷,其次是缺槍少彈,土匪們的槍械五花八門,前清的抬槍火銃,德國毛瑟、日本金鉤、奧地利曼利夏,光口徑就不下五種,槍械雜亂也就罷了,還有一多半人根本沒槍,出操只能扛著紅纓槍和鬼頭刀,再有就是營房缺乏,城裡根本住不下這麼多人,就算能住下也不敢他們駐紮在城裡。
營房的事情好處理,用土坯石頭在城外臨時搭建營房便是,只要能遮風擋雨避寒即可,人力是現成的,原料也花不了幾個錢,可軍餉糧食卻是真開不出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幾天護軍使公署的後勤處長龔梓君愁得一個頭兩個大,他是富家公子出身,雖說在省城讀了大學,肚裡頗有些墨水,但處理這樣繁雜的事務還是嚴重缺乏經驗,好在有第二團的參謀長蘇青彥從旁協助,負擔減輕了不少。
蘇青彥是秀才出身,在杆子裡不但當著軍師,還兼任糧臺的職務,糧臺就負責後勤這一塊,業務熟得很,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縣裡沒糧沒錢沒槍,他也沒轍。
發不出錢糧,剛歸順的土匪人心不穩,隨時都有譁變的可能,閻肅勸陳子錕增加稅收,卻被陳子錕否決,上次籌借的款項還沒還,如何再借,民間有云,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此時加賦,等於自毀名聲。
陳子錕在關東當過馬賊,深知土匪的心理,不患寡而患不均才是不穩定的因素,他脫了少將軍服,換了一身粗布軍裝,腰間隨便扎一根皮帶,帶著衛隊搬到城外軍營居住,眾兵見護軍使大人和他們同甘共苦,吃糠咽菜,自然偃旗息鼓,消停多了。
1924年元旦,南泰縣城風平浪靜,老百姓都沒過陽曆年的傳統,只當平常日子一樣過,城外軍營初見規模,由土匪組成的第七混成旅官兵就駐紮在這裡,上校團長蓋龍泉用鍘刀剁了幾個害群之馬後,原本散漫的軍紀變得頗像那麼回事了。
軍營門口來了個衣衫襤褸的乞丐老頭,往地上一坐就不起來了,哨兵來攆他,老頭卻道:“我和你們護軍使是親戚。”
哨兵不敢怠慢,急忙報告長官,副官趙玉峰聞訊前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