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零五章 暗渡陳倉,揚鋒漢起,宇十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軍陳兵安邑城,河東郡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楊安遠調兵遣將前往解縣、猗氏城,並命陳漁派遣一隻水師進入涑水河,伺機行事。

與數年前相比,形勢已然悄然發生了變化,楊安遠身為司州刺史,坐鎮蒲坂城,背倚北雍州,手握雄兵四萬,還有陳漁的一萬水師相助,早有意攻打安邑城,奪取河東郡。

楊安玄與宋軍在江陵激戰,從北雍和司州抽調了不少兵馬,楊安遠擔心影響楊安玄的南面作戰,所以只在河東、司州招兵買馬、加強訓練、打造輜重、收集糧草積極備戰,並沒有出兵。

魏軍再度在安邑城集結,楊安遠準備再給猖狂的魏軍一次教訓。去年魯軌、王慧龍分別在委律津和玉門渡大敗魏軍,這讓楊安遠十分羨慕,身為司州刺史豈甘弱於人後。

楊安遠先是請來陳漁,和他商議讓他派遣一隊水師進入涑水。宋軍收縮陣線,在彭城、開陽、壽春一帶採取守勢,楊安玄便讓陳漁率水師回到黃河孟津口一帶,魏師駐於安邑,陳漁移師蒲坂、弘農一帶增援。

涑水是黃河支流,從聞喜縣流經解縣匯入黃河。楊安遠讓陳漁派水師溯河而上奪取聞喜城,聞喜城在安邑城的北部,這樣能與猗氏城形成半包圍。

陳漁舉雙手贊同,表示突襲聞喜城他將親自率師前往。劉衷的戰績已讓陳漁望塵莫及,錢磊水師在漢江上逼得宋軍水師不敢出戰,陳漁深感自己無用武之地,總算有機會立功了。

黃河南岸是弘農郡,弘農司馬楊玠(楊廣三子)率五千兵馬駐於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與河北岸的大陽城(今山西省平陸縣)隔岸相對,此處有茅津渡。

茅津渡,始建於商代,“地當晉豫通衢,商旅之輻輳,三晉運鹽之孔道”,為“三晉屏藩”,兵家必爭之地,與風陵渡、大禹渡並稱黃河三大渡。

楊安遠給河南太守楊思平送信,讓他發兵三千前往弘農城(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東北),弘農城亦是黃河南岸的城池,在陝縣上游五十餘里處,此處有渡口浢津,亦可從此處過河攻打大陽城,從南面合圍安邑城。

楊安遠決定親率一萬二千兵馬前往猗氏城,猗氏城原本有守軍八千,加上解縣的六千兵馬,楊安玄可動用二萬六千兵馬,其中輕騎六千。

這些兵馬據城而守不成問題,但楊安遠的目的是奪取安邑城,但顯得兵力不足,不得不向北雍州刺史孟龍符求助了。

孟龍符在長安閒得發慌,主要的敵手夏國一分為三,赫連璝、赫連倫、赫連延被雍軍開出的懸賞襲擾的苦不堪言,離北雍州最近的赫連璝躲在統萬城生恐雍軍來伐,連無定河都不敢邁過。

收到楊安遠的求助信,孟龍符怦然心動,要不是身為刺史要坐鎮長安,孟龍符都想率軍親自參戰了。派麾下將領馮瑞率一萬輕騎渡河,聽從楊安遠指揮。

有了這一萬輕騎相助,楊安遠信心滿滿,此次不光要擊敗魏軍,還要奪取安邑城,進而佔領河東郡。

長孫嵩到達安邑城後,增兵聞喜、大陽城,形成北聞喜、中安邑、南大陽,隔斷東西的防線,看長孫嵩擺出的架勢不像要進攻蒲坂,反倒像事先猜到楊安遠要進攻似的,擺出防禦的姿態。

這讓駐兵猗氏城的楊安遠有點摸不到頭腦,不敢輕舉妄動,決定先等一等再說。

楊安遠的疑慮沒有錯,長孫嵩大張旗鼓地進駐安邑城,正是為了吸引雍軍的注意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拓跋嗣把進攻雍軍的方向仍選在延津。細作探明,楊安玄為奪取江陵,將駐守南岸的魯軌、王慧龍都調走,現在戍守延津南岸的是兗州司馬齊恪。

“齊恪勇不及魯軌,智不如王慧龍”,叔孫建笑道:“未聽聞其有什麼戰績,此等無名之輩怎能擋我大軍南下。”

於慄磾專程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