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七章 雙管齊下,揚鋒漢起,宇十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笑道:“姑奶奶嚐嚐這臘肉悶鱔魚,補血養顏呢。”
楊湫嚐了嚐,道:“這幾道菜合奴的胃口,何氏你讓後廚把方子記下,奴帶回去讓廚子做了讓娘也嚐嚐。”
趙萱嬌笑道:“湫兒你再吃就要胖成豬了,等你家沈郎回來說不定要嫌棄你。”
“他敢”,楊湫瞪起眼,嬌聲嗔道,可是手中筷子卻放了下來,看著滿桌好菜嘆了口氣,端起茶喝了兩口。
張蘭抿嘴笑笑,道:“這棉行早兩天便放出風聲說以十五錢每斤收購市面上的棉花,聽說以後棉衣、棉布都要他們定價。”
楊湫捏著杯子輕笑道:“就憑他們也想把持棉價,要知道最大的棉商可是我們,他們議價敢不先經過我們。”
何氏知道官字兩張口,棉行若想在雍公治下做生意,自然要看雍公的臉色行事,自家郎君和眼前這位姑奶奶才是棉行真正的掌舵人。
她知道棉行議定每斤十五錢的棉花價事先稟報過楊安深,自家夫君則是同這位姑奶奶商議過後才發話認可的。
方才聽楊湫講,這夥棉行的人主要是前往江南一帶發展,將來這些人會在江南買地種棉建織場,所得的棉品也在江南一帶販賣,應該對當地的影響不大。
何氏隱約覺得背後隱藏著什麼東西,只是她一個婦道人家懶得想那麼多,自家只要緊跟著姑奶奶就不用發愁其他。
夾起一塊魚肉,何氏殷勤地勸道:“姑奶奶嚐嚐這筒魚,吃了不發胖的。”
趙萱笑吟吟地道:“眼下咱們收了幾十萬斤棉了,紡機和織機也到了,該招人織布了。”
五天後,義陽郡成立棉行的訊息被收棉人傳到了汝南新息城南吳家村,吳陳氏妯娌也聽說了,那裡的棉價十五錢一斤,比新息集市上高出五錢,不少人準備將棉花裝船運往平陽賣。
還沒動身,新息棉價就回漲到十二錢,隔天便是十三錢,再過兩天便是十五錢了。原本發愁的種棉人臉上有了些笑容,照這個趨勢棉價說不定還能漲到二十錢。
吳王氏開始嘀咕當初不該聽嫂子的話,把三千多斤棉花都賣給了官府,不然哪怕每斤多漲個一兩文,也是不小的數目。
數日後,長長的運棉隊開始南下前往尋陽,萬暢放下車簾,牛車隨著運棉隊開始驅動。
萬暢是棉行的理事,他的三弟在尋陽郡作主簿,此次他受眾人所託前往尋陽募工建織場,若是事情順利下一步將在江州購田,逐步向豫州、徐揚交廣等地發展。
一場棉事,牽連著千千萬萬人心,少有人知,一場滅國的經濟戰悄然拉開了帷幕。
「注:“行”作為行業的出現最早見於隋朝,唐杜寶《大業雜記》隋代見聞:“……豐都市,周八里,通門十二,其內一百二十行,三千餘肆……。《太平廣記》裡記述的唐代蘇州的“金銀行”、襄陽的“衣帽行”,《酉陽雜俎》描述揚州“魚行、麩行”,《房山石經》記載范陽郡有白米行、大米行、粳米行、炭行、生鐵行、絹行、小彩行、絲帛行,涿州肉行、果子行、椒筍行、染行、靴行、雜貨行,幽州油行、磨行等。這些“行”,就是同類商店聚集的街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