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八章 試行科舉,揚鋒漢起,宇十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幾名弟子從曲阜動身前往襄陽,數年未離開曲阜,兗州、司州、雍州的變化不小:官道拓展平整,三十里一處驛館,往來客商不斷,村莊相連,田間到處都是勞作的農人,好一副繁庶景象。

孔懿回憶起青年時遊學四方,常常數十里甚至數百里不見人煙,與眼前景象對比,真是換了人間。

一路邊走邊看,孔懿甚至離開官道有意前往邊遠的小村鎮,看一看那裡百姓生活的狀況,問一問當地民風民俗百姓疾苦。

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孔懿真實地感受到在楊安玄的治理下,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了許多,至少不會吃不飽肚子,四處流離逃難了。

身邊弟子感嘆道:“雍公有經天緯地之才,希望他能早日結束亂世,將太平盛世帶給全天下百姓。”

孔懿聽出弟子話語之外的意思,一路行來這樣的話語他聽到不少,亂世出英雄,安玄已經展露出問鼎天下的能力和實力了。

五月底,孔懿帶著弟子來到襄陽,直接要求前去學宮參觀。楊安玄、孔鮮等人領著他在學宮中細瞧,孔鮮介紹著每一處的用途。

參觀過學宮後,孔懿嘆道:“安玄此舉當載入史冊,先祖當年的夢想能在襄陽學宮實現,愚為天下讀書人謝過安玄。”

說著,孔懿整衣向著楊安玄恭恭敬敬地揖了一禮,旁邊郭高等人跟著孔懿一樣,躬身朝楊安玄揖禮。

眾人來到清墨軒歇息飲茶,孔懿斷然拒絕了山長的職位,稱自己在曲阜亦有數十名弟子,不能前來襄陽授學。而且郭高將學宮打理的井井有條,山長非他莫屬。

楊安玄暗鬆了口氣,其實孔懿心中明白,襄陽學宮以後定會成為儒學的豐碑,自己若做這個山長,學宮出來的學子是姓孔還是姓楊。雖然他與楊安玄是翁婿,但涉及權力父子尚不能相容何況翁婿。

不過孔懿答應每隔一年來學宮講學三個月,順便到學宮看看書,學宮收藏的那些書籍讓他眼熱不已,屆時他會帶孔府的弟子一起前來交流學習。

孔懿提了個建議,他認為學宮不同於學庠,如果連蒙童都教授的話就達不到學宮的目的。在楊安玄的大力推廣下,如今縣縣都有學庠,有的郡中甚至有學院,基層教育完備,如果學宮也收錄蒙童有些大材小用了(當時構思有誤,借孔懿之口改進)。

這條建議得到郭高、王志等人的贊同,楊安玄從善如流,決定廣業堂除了楊愔等人外不向外招收蒙童。學宮主要在崇志堂招收有一定水平的學子,人數增至一千二百人。

修道堂則專為大儒弟子和學庠教師開設,修道堂的學生亦可兼任崇志堂的教師,招收四百人。學堂留有一定的空缺,可以讓後來者有就學的機會。

學生透過考試錄入,也可由各郡縣學庠推舉優秀的學生入學。楊安玄提出,各州選送的學生不應有漢夷之別,治下皆是百姓,鼓勵各族子弟入學。

孔懿鼓掌讚歎道:“先祖曾雲有教無類,安玄得之矣。”

與郭高等人商議後,襄陽學宮決定六月十八日正式啟用。學宮內有郭高、淳于綜、祖偉(原祠部郎中)、王志、陸明、陳達等知名大儒十七人,他們的弟子和朋友有六十八人,可謂人才濟濟。

淳于綜多次寫信給楊安玄要求回襄陽學宮教授,楊安玄只得答應;便連梁州別駕馮立也表露出願棄官入學宮教授弟子之意,楊安玄忙去信稱“學而優則仕”,為官一方也可教授弟子造福百姓加以安撫。

襄陽學宮按照古禮,進學學子只需束脩數條便可入學,對於家貧之人學宮免費發放書籍、紙筆等物。崇志堂每月一試,按成績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成績獎賞粟米四石,中等為二石,下等則無,連續五次考試為下等,失去就學機會;每年有一次升堂策試,合格者升入修道堂學習;修道堂的學生每月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