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一章 安梁之策,揚鋒漢起,宇十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善,兩相比較這些營戶難免心中思蜀。若是譙蜀藉機號召營戶起義,恐成心腹之患。

楊安玄嘆了口氣,其實最應撤換的是三叔楊思平。楊思平為人粗獷貪財,梁州北與秦、仇池,西南有譙蜀等敵,實不能掉以輕心。

今年雍、兗、司在三州風調雨順,粟米降至每石一百五十錢,青、揚之地的粟米約在一百八十錢左右,楊安玄怕糧食外流,命各地官府以一百六十錢收糧,各地糧倉皆滿,正好運往梁州。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楊安玄打算在梁州募軍。雍州募軍月給糧三石、免役;八年後准許退役,退役授田;戰場立功按制封賞,傷亡將士除了授以田地外還蔭及子孫等等。

有不少跟隨楊安玄征戰的將士退役,按照軍功制度授田並根據授勳享有官俸,有人以勳功入仕,亭長、縣尉乃至郡司馬都有人擔任。

在雍州每次募兵,前來應徵之人絡繹不絕,能被選上的人不僅自己開心,家人也興高采烈,被人高看一眼。

楊安玄決定梁州先募軍一萬,月給糧二石、免稅役,相關政策同樣施行,估算一下每年需糧餉三十萬石,萬人的吃穿用度約需三十萬石;青壯入伍,勞力自然不足,減免稅賦勢在必行,若遇災荒還要賑濟,這兩項加在一起,絕不是梁州百姓所能承受。

只有從雍、司之地運糧入梁,走水路耗損在二至三成,楊安玄初步估算了一下,若要照自己的打算,需要糧食接近三百萬石。

三百萬石,楊安玄無聲地苦笑了一下,從最初的千石到十數石再到百萬石,如今增至三百萬石,隨著自己佔據的地盤越多,所需的錢糧也變成了驚人的數目。

打仗,打的是錢糧,這句話是真理。合雍、司、兗三州之力供養大半個梁州,仍讓楊安玄感覺捉襟見肘。

一味的供給肯定不行,楊安玄揹著手在院中走動。巴蜀地區其實物產豐饒,三國時諸葛亮憑藉著蜀錦(1)支撐起北伐大業,諸葛亮曾感嘆“民困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蜀中盛產桑樹,氣候溫暖溼潤,蠶桑種養業非常興盛,由此衍生出極為發達的絲織行業,蜀錦在眾多絲綢中居於首位,圖案繁華、織紋精細、配色典雅備受王公貴戚們喜愛。

孔苗曾在集市上見過蜀錦,歸來後對自己感嘆蜀錦雖好,卻非尋常人能用得起。後來湫兒得知,專門買了半匹送給她。

除蜀錦外,蜀中還產細麻布。楊雄在《蜀都賦》中寫道“黃潤細布,一筒數金”。黃潤,又稱“蜀布”,是蜀中特產,這種細麻布未經漂白,其色微黃,故名黃潤。這種布以雄麻纖維織成,輕細柔軟,可卷於竹筒中,又稱“筒中布”。

黃潤布一匹(十丈)二十金,仍供不應求,市面上一出現很快就會購走,秦、魏、燕國商賈將蜀錦和黃潤布作為貢品進獻給宮中貴人。

除了布帛外,蜀中另一個特產是井鹽,“家有鹽泉之井”,蜀地產鹽量很高。晉代的鹽法是兩稅鹽錢,規定每產青鹽一石抽稅千錢,百姓購鹽還徵收食鹽稅,食鹽稅攤入百姓田稅之中。一鹽兩稅,百姓怨聲載道(2)。

鹽鐵官營,民產、官收、官運、官銷,楊安玄準備變官營為私營,即民產、官收、商運、商銷,給商人發放鹽引,透過鹽引制簡化手續,降低鹽價,讓百姓得利,商人更是多了發財的門路。

蜀地礦產豐富,有鐵、銅、銀等礦,這是都會化作將來征戰天下的資本。楊安玄握緊拳頭,下定決心先安定梁州再謀取譙蜀,這是自己是逐鹿天下的開始,絕不能讓劉裕得了先手。

安定梁州關鍵在商,商人逐利,若將鹽制轉為商運、商銷,前往梁州販鹽的商賈肯定會多如牛毛,而制約梁州發展的關鍵在交通。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楊安玄沒有去過樑州,從楊思平、朱齡石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