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四章 巧逢故仇,揚鋒漢起,宇十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四十四章巧逢故仇
武陵王司馬遵,今年三十三歲,武陵威王司馬曦第三子,天子返京後官居太保,以司馬遵為太保,加班劍武士二十人。
京中對這位武陵王風評不錯,稱其聰慧過人、頗有才幹。桓玄篡位貶其為彭澤侯,派船遣送司馬遵前往彭澤就封國。船行夜宿石頭城,江濤洶湧乘船撞石漏破,只得在石頭城中暫停。恰逢劉裕奪取建康,於是司馬遵又返回建康城。
劉裕得知司馬遵返還京中,為安定人心,聲稱受天子密詔,以其承製總百官,加侍中、大將軍。司馬遵總攝朝政,移居東宮,遷轉百官,稱制書;執政期間,政令嚴明,朝廷內外都奉令行事,畢恭畢敬。
等劉毅佔領江陵迎回天子,武陵王得到訊息立即搬出東宮,等天子歸京後歸還權柄,毫不戀棧,京中上下皆稱其賢,聲望尤在琅琊王之上。
從楊範得來的訊息,司馬遵忠於皇室,不好酒色、不貪錢財,比起司馬道子父子不知高明多少倍,是司馬氏所剩無幾的元氣。
楊安玄的眉頭皺起,他以朝覲的名義,打著為家族提升門第的幌子,真正的目的卻是一窺晉室江山的底蘊,與劉裕、劉毅等人打打交道。作為穿越人對歷史的走向有個大致的瞭解,但他的出現對歷史造成了影響,蝴蝶翅膀的扇動改變了整個歷史的程序。
楊安玄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他從劉裕手中挖走了蒯恩、王鎮惡、孟龍符、朱齡石兄弟、傅弘之等多人,實際擁有四州之地,形成與劉裕分庭抗禮之勢,歷史因為他的出現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司馬氏、劉裕、劉毅、何無忌、劉穆之、盧循、譙縱、姚興、拓跋珪、慕容超等一個個名字在楊安玄的腦海中閃過,史書中幾行文字便是一個朝代的更替,能在這個風雲激盪、波瀾壯闊的年代與群雄逐鹿,縱橫沙場爭鋒破陣,謀劃朝堂合縱連橫,不亦快哉。
武陵王府也是太保府,與琅琊王、大司馬府毗鄰而居,原本是司馬元顯的府邸。太保,位列三公,監護與輔弼國君,“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
大司馬是武官之首,多與太尉輪流設定。東晉設太師、太傅和太保,三公為文官之首,很少實授,此時三公僅有太保一職,武陵王司馬遵實際上權位在琅琊王之上。
太保開府(1),自置幕府與幕僚,武陵王府即是太保府官署所在。府門前車水馬龍,朝廷官員進進出出,楊安玄的車駕不得不遠遠停下。來到府門前,投帖入內,有小吏迎了出來,引楊安玄到偏殿中落坐。看書喇
小吏輕聲致歉道:“王爺正與郗尚書等人商議國事,請楊刺史在此稍候。”
偏殿坐了十餘人,見小吏將一個英武郎君迎往上席,紛紛注目相看。楊安玄大名揚於天下,見過他的人卻不多,席間有人認出,忙上前見禮。
楊安玄並不拿大,起身還禮,殿中所座之人得知來人是雍、兗刺史,紛紛上前見禮。能出入王府之人,誰不知道這位楊刺史威名不在劉豫州之下,是朝堂頂尖人物。
稍坐片刻,小吏便來相請。楊安玄整理衣冠,衝諸人揖了一禮,跟隨小吏出偏殿前往大殿,只見一群人站在殿廄下相迎。
楊安玄雖然沒有見過司馬遵,但眾人群星捧月般擁在一位眉目清朗、三縷黑鬚、身材消瘦的人身邊,忙上前躬身施禮道:“微臣見過王爺。”
司馬遵見楊安玄眉劍目星,英武迫人,比起劉裕還多三分銳意,捋須笑道:“弘農郡公,孤久聞你的大名,今日方才得見,果然名不虛傳。郗尚書當年評點你‘才兼文武,堪稱棟樑’,可謂識人之明。”
楊安玄又對著司馬遵身旁微笑的郗恢等人揖禮道:“見過郗公、陰公,董公,諸位同僚。”
司馬遵上前攜起楊安玄的手,親切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