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平募佃,揚鋒漢起,宇十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驛館,楊安玄坐在屋中飲茶,張鋒坐在門前,抱著瀝泉劍,時不時地抽劍出鞘,發出笑聲。
自打楊安玄將瀝泉劍交給張鋒,張鋒便劍不離手,吃飯的時候左手拿著,便連上茅廁都要背在身上。
被張鋒的笑聲打斷思路,楊安玄又好氣又好笑。瀝泉劍是把好劍,但對他來說意義並不大。
要爭雄天下,靠的不是一把絕世神兵,而是麾下兒郎個個手持利刃。
來到棠溪看了幾家鐵鋪冶鐵煉兵的情況,楊安玄心中有數,眼下冶鐵業使用的鍊鋼法主要是有“塊煉法”和“炒鋼法”。
“塊煉法”就是用木炭為燃料,將礦石熔化煉出海綿狀的鐵塊,然後經過反覆鍛打變成可用的熟鐵。熟鐵經過反覆摺疊鍛打,便成了百鍊鋼,費時費力。
“炒鋼法”則是將生鐵加熱成半液體和液體狀,然後加入鐵礦粉,同時不斷攪拌,去渣,直接獲得鋼。
炒鋼法工藝複雜,不易掌握,楊安玄估計周家和應家等世家都掌握了炒鋼法,不過從製成的器械來看,明顯周家的技術高於應家。
楊安玄嘴角露出微笑,穿越而來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是《天工開物》,宋應星宋道士可是被自己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
《天工開物》記載了一種鍊鋼法,這種鍊鋼法其實自東漢以來工匠們便有研究,稱為“生熟法”,宋應星將這種鍊鐵法稱為灌鋼法。
灌鋼法是將生鐵置於熟鐵之上,利用生鐵碳高、熟鐵碳低的特點,將熔化的生鐵液灌到熟鐵上以改變碳分,便能產出硬度高、效能好的鋼。(勿細究)
說到灌鋼法自然要提及冶煉史上劃時代的人物,綦毋懷文。
此人是南北朝時的著名冶金家,宿鐵刀的發明者,總結歷練鍊鋼工匠的經驗對灌鋼法做出了突破性發展和完善,在制刀和熱處理方面有獨特創造,為冶金技術發展做出了劃時代貢獻。
綦毋懷文是百年以後的人,他所研究的鍊鋼、制刀的方法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完全可以實現。
灌鋼法在宋明時又有改進,甚至在二十世紀仍有改良後灌鋼法在民間使用。
相比炒鋼法,灌鋼法簡單易學,得出的鋼鐵質量高,而且更為容易操作,除雜容易,可以說誰掌握了這門技術,便能成為冶鐵業的霸主。
不過灌鋼法對溫度的要求較高,楊安玄記得書中記載要用“林粟等炭”,估計是產生的熱量大。
楊安玄發現鐵鋪中所燒的都是柴木,還沒有用煤生火。自漢時開始便有人用煤取暖生火做飯,煤被稱為“黑石”。
大概是因為燃燒起來氣味難聞,又弄得到處很髒,柴薪易取,所以用的人不多。
這是一種極好的戰略物資,汝南郡內有煤,平頂上一帶就有煤出產,楊安玄準備將那些煤山控制在手中,或許將來會有許多設想憑之實現。
灌鋼法帶來鍛刀技藝上突飛猛進,以前費時三兩年才能打造出的好刀變得數宿可得,“宿鐵刀”威名赫赫,改變了時代。
史書中記載綦毋懷文打造宿鐵刀極其鋒利,能“斬甲過三十紮”(1),其利可見一斑。說到決竅其實很簡單,除了灌鋼法外,就是“雙液淬火法”。
自戰國時起,冶煉便有了淬火技術,棠溪出產的刀劍之所以鋒利,就是因為淬火的水好。三國制刀能手蒲元等人就認識到,用不同的水淬火可以得到不同效能的刀。
淬火技術一直被工匠們研究,周家、應家以及冶鐵大家都有自己的淬火技術,秘不告人,然而直至南北朝綦毋懷文出現之前還沒有人突破淬水所用的水範圍。
“雙液淬火法”所用的雙液,是動物尿液和動物油脂。先在冷卻速度大的動物尿中淬火,然後再在冷卻速度小的動物油脂中淬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