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七章 開源之法,揚鋒漢起,宇十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如孔懿所料,楊安玄面臨著錢糧不足的窘境。

雍州的攤子一下子鋪得太大,粗算一下帳,楊安玄看著天文數字感到頭腦發脹。

首先楊安玄打算募軍到七萬,其中三萬人是戰鬥主力,其餘四萬人邊屯田邊訓練。

七萬人,每月食用均需三石粟米,楊安玄厚待軍士,隔天有葷腥,頓頓有鹹菜,加上餉米平均三石,再加上四千戰馬所耗,折算粟米在二千萬石以上;預留半年以上的存糧一千萬石,養兵所需錢糧要三千萬石。

雍州十一郡八十七縣,平均每縣官吏在百人左右,加上推廣儒學招募先生五人,興建驛館新增驛卒十五人,計一百二十人,按人均一百五十石的俸祿支出計算,需糧一百六十萬石;郡中官員約一百五十人,人均俸祿四百石,需糧七十萬石;雍州官員約二百人,人均俸祿六百石,需十二萬石;則供養官吏所需約在二百五十萬石左右。

募工平整官道、修建水渠、建學庠驛館等工程,需要耗用粟米三百萬石;暗衛執行經費折算百萬石;水師新建船隻、加大軍械生產等費用至少二百萬石;預留應急、賑災等費用二百萬石,大大小小的支出耗用錢糧折算成粟米會超過四千萬石。

四千萬石,楊安玄苦笑不已,當年父親在新野時籌到二千石粟米便讓新野百姓免受凍餓,自家要籌集的數目激增了兩萬餘倍。

雍州有三十六萬五千餘戶,丁口人數在一百萬出頭,男女各半。楊安玄在八月下令將朝庭每丁七石的稅賦減為五石,女丁二石半,則收取稅賦從六百石降至四百萬石,加上絹、布等折算粟米也不會超過五百萬石。

去年吸納流民屯田的效果不錯,八處屯田得糧一百四十萬石,準備新募屯軍四萬,屯田的面積更要增加五倍以上,加上楊家犁的普遍使用會讓田畝數和畝產量增加。

民屯四成歸公,估計能獲粟米六百萬石以上,至於軍屯除了必要的開支外,至少能收穫支應四至五萬兵馬所需,也就是能獲糧千萬石以上。

商稅所佔的比重不大,估計只有百萬石左右,加上去年節存的餘糧約在三百萬石左右,共計二千五百萬石,尚有缺口一千五百萬石左右。

若按市價每石粟米一百八十錢計算,一千五百萬石折算金二十七萬兩,估計國庫中也沒有這麼多存金。

楊安玄緊皺著眉頭,收支兩條線,無非是開源和節流。要儘快壯大雍州實力,該有的開支不能省,節流是節不了的,頂多根據緩急調整支出的先後順序。

以前在汝南缺錢還能從自己私囊中拿點錢來補貼,彩瓷生意一年能有五千兩金的利潤,分到他手中約有千金,至於麵館和淑蘭院的收入微不足道,就算全部補貼進去也是杯水車薪。

要保證彩瓷生意的高額利潤,便要控制彩瓷的數量,否則數量多了,價格下降了,反而得不償失。

楊安玄有意把彩瓷生意打造成雍州吸引商賈的拳頭產品,當然不會做出竭澤而漁的事。

把王鎮惡找來,兩人苦思良久。王鎮惡道:「當年桓大司馬透過土斷清籍,富國強兵,積累了三次北伐的財富,主公何不效其在雍州土斷。」

土斷的中心內容是整理戶籍,將隱匿在士族門下的流民編入正式戶籍,繳納稅賦。

雍州作為安置流民的僑州,流民隱匿的情況十分嚴重,透過土斷至少能多增丁口十萬以上,加上士族兼併的田地納賦,至少能多增加二百萬石糧。

楊安玄沉吟半晌,想起在汝陽清籍無疾而終。雍州十倍於汝南,士族門閥的反對將百倍,嘆道:「愚初據雍州,根基未穩,需要士族門閥的支撐。若是強行推行土斷,必然遭到士族反對,屆時境內動盪不安,得不償失。」

王鎮惡嘆了口氣,

楊安玄的威望遠不及當年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