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糊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5章 奇事連連(中),重生之如歌歲月,有時糊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人臨水垂釣,身邊有三個峨冠博帶之人,正恭敬的行禮,而最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在罐身空白處則襯以蒼松、梅竹、山石,顯得錯落有致。
楚明秋蹲下仔細看著這大罐,第一眼,楚明秋便斷定這出自官窯,他將大罐抱起來,底部有歲月的侵蝕,再無其他標記。
“怎麼小同志對瓷器也有研究?”
老頭在身後問道,楚明秋沒有開口,將大罐抱起來,放在窗前的桌上,陽光下,大罐青翠,猶如一棵青翠蒼松,整個大罐就象活過來似的,雲霞翻滾,河水靜靜流淌,釣魚的老者背背斗笠,白鬚飄飄,全神貫注的盯著水面,那幾個峨冠博帶之人恭敬的候在邊上。
楚明秋微微皺眉,再看罐口,罐口比較小,看不清裡面有什麼,楚明秋輕輕敲了下罐身,罐身發出清脆的回應。
“大爺,您這罐應該是子牙遇文王吧。”
老頭點點頭:“小夥子不錯,居然能認出是文王遇子牙,那你知道這是那個時代的嗎?”
楚明秋皺眉思索,將大罐翻來覆去看了幾遍,仰頭想了很久:“大爺,這元青花吧。”
老頭楞了下問:“怎麼看出是元青花呢?”
楚明秋在罐頸部,有幾個奇怪的花紋:“這裡寫著,至正八年奉旨督造,至正元年,元順帝1341年改元至正,應該是元末了,再過十年,黃巾軍起義爆發。”
“既然認得,那你剛才還想這麼久?”老頭好像故意在刁難似的,繼續考問楚明秋。
“元青花是不是有,曾經在瓷器界和收藏界存在很大爭論,但後來英國人珀西瓦爾。大維德和美國人約翰。波普對元青花進行了考證,認為元代有青花瓷,特別是至正年代,元順帝曾經下旨,在景德鎮燒製了大批青花瓷。
國內瓷器界爭議的是,在元史上,從未有元青花的記載,應該沒有,不過,後人研究,元代的航海家汪大淵的一份航海筆記《島夷志略》,裡面曾經提到過青白花瓷,這是元代存在青花的第一個記載,康熙年間編制的《陶記》中,對此也有記載,但《陶記》的問題也是沒有註明年代,不過,對元青花的研究主要在國外,約翰。波普對比了伊朗宮廷收藏的中國青花瓷,認為元代已經有青花,這個判斷已經被考古界和收藏界接受。”
對元青花的認識不是來自六爺的著作,而是來子秦淑嫻的太爺爺秦叔業,秦叔業是瓷器專家,在瓷器上有很深的研究,對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瓷器均有研究,他認定元代有青花,正是在他的指點下,六爺收了幾件元青花,其中最大的一件是高約四十厘米的陶三春闖城雲龍紋罐。
老頭聽後沒有任何表示:“小夥子家學淵源啊,你這個年齡居然知道元青花,少見啊少見。你再看看,我這裡還有什麼?”
楚明秋羞澀的笑了下,聽到老人讓他再看,他連忙答應,一件一件的看過去,這仔細一看,他不由大吃一驚,這老頭顯然是瓷器收藏家,僅這外屋擺的瓷器中便有元青花六件,最大的便是子牙遇文王大罐,準確的說,應該是子牙遇文王梅瓶,另外還有五件小的,包括青花鳳尾扁壺,雙鳳紋菱花口大盤。
除了元青花,還有明青花,清代康雍乾時期的瓷器,全是宮廷御製,每看一件,楚明秋便說出了瓷器的年代,這讓老頭更感興趣,倆人邊看邊聊,老頭興起之下,轉身進去,拿出厚厚一疊信籤紙,將自己寫的中國古瓷器考送給了楚明秋。
“老人家,您這是什麼意思?”楚明秋大惑不解,他簡單的翻了翻便知道這疊紙的價值,這幾乎是中國的瓷器史,老人從中國瓷器的起源開始,一直寫到現代,對各個歷史時期的瓷器,門派,名窯,所用的材料,風格,均有詳細的描述,旁徵博引,論證充分,在楚明秋看來,這疊紙如果出版了,可以拿去給瓷器學的那些專家教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