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糊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8章 金縷玉衣,重生之如歌歲月,有時糊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現,桌上的這玩意就是個人,這人顯然是用稻草紮成,外面穿著件綠光閃閃的衣服,他用手摸了摸,驚訝的發現,這衣服居然是用玉塊做成的。
“這就是你買回來的那堆玉。”六爺咬著菸斗,神情中掩飾不住得意。
“老爸,這是什麼?”楚明秋很是好奇,那堆玉怎麼變成了衣服:“鎧甲?”
六爺笑罵道:“什麼鎧甲?有這樣的鎧甲嗎?讓你小子多看點書,多看點書,你小子就是不聽,這是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楚明秋很是好奇,前世聽說過這玩意,可從來沒見過,這玩意不出奇呀,怎麼連曲老和老爸都不知道,還花了這麼長時間。
“對,這金縷玉衣書上有記載,可從來沒發現過,原來以為不過是傳說,沒想到這世上真有金縷玉衣。”六爺的語氣中充滿驚喜,目光緊盯著那件玉衣。
楚明秋皺起了眉頭,他忽然想起件可能,在這個時代,金縷玉衣還沒出現,所以,這件金縷玉衣可能是這世界第一件金縷玉衣。
一想到這是第一件,楚明秋兩眼發出幽幽的青光,差點就流出哈喇子,乖乖,這可是世界上第一件金縷玉衣,有什麼比第一重要呢?
對於金縷玉衣,楚明秋在看過的書上見過介紹。
《後漢書。禮儀》中有記載,皇帝使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使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使用銅縷玉衣。
漢代史書中記載了無數王侯,死後,御賜玉衣,“以玉為襦,如鎧狀,連縫之,以黃金為縷。腰以下以玉為札,長一尺,二寸半,為柙,下至足,亦縫以黃金縷。”
所以,這金縷玉衣,其實是喪服,漢代帝王的喪服,漢代人認為玉為山嶺之精,將玉置於人的九竅,可使人精氣不至於外洩,能使屍體不至於腐爛,可求轉世來生。
上千年來,從未發現過玉衣,三十年代,史學界還爭論過,是否真的存在金縷玉衣,可惜那時,國力衰落,沒有財力和精力去尋找發掘漢墓。
現在終於出現在楚府了。
“老爸,這玩意值多少錢?”楚明秋喃喃問道,六爺在他腦袋上輕輕拍了巴掌:“你這小財迷,就知道錢,這可是無價之寶。”
發了!發了!有了六爺這金口,這玩意將來怎麼也值個幾千萬,買房子置地,足夠了!
這貨的**絲心態已經印到骨子裡了,完了!
“小子,這次你是撿漏了。”六爺神情中又有點惋惜:“可惜,這玉衣不算完整,按史書記載,這漢代墓葬中,七竅全部有玉塞,口中要含玉蟬,鼻耳肛門,還有六個玉塞,可惜,這些小賊,啥都不懂,就知道瞎挖。”
這玉衣肯定不是什麼正經來路,肯定是那些盜墓賊偷出來的,盜墓賊並不知道墓裡的文物價值,玉蟬還算點有點價值,玉塞呢,是個啥樣,誰也不知道,估計也就是個塞子樣的圓柱體,這盜墓賊恐怕看不上眼。
“是呀,要是知道他們在那挖的,那就好了。”楚明秋也很惋惜,盜墓賊一般收拾得沒那麼幹淨,再重新找找,說不定能找著。
玉衣散發著幽幽的綠光,躺在六爺的書桌上,玉罩遮住了稻草人的臉,除了頭上露出幾根亂草,其餘地方全被玉塊遮得嚴嚴實實的。
嚴格的說,這不是什麼金縷玉衣,就是件玉衣,缺了金線,也不知這盜墓賊是怎麼弄的,光弄出來玉塊,金線卻不知弄那去了,沒有了金線,這件玉衣的價值要下降一大塊。
“收起來吧。”六爺吩咐道,楚明秋將裹屍布合上,六爺在旁邊提醒說:“取下來,線頭在後頸那。”
楚明秋遲疑下,小心的將稻草翻過來,在後頸處找到線頭,慢慢的將玉衣解下來,生怕碰壞了那點,將就那布將玉衣包起來,放在桌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