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糊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說媒,重生之如歌歲月,有時糊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麼好,眼角微微溼潤,楚明秋給穗兒使個眼色,穗兒輕輕走到吳鋒面前,倆人雙目相視,穗兒眼眶依舊紅紅的。
楚明秋打心眼裡樂出來,吳鋒外剛內柔,穗兒這話一出,吳鋒除了融化外,再無第二條路可走。
春天來臨的時候,楚芸和甘河又回來了,這次他們是來告別的,甘河最後處理結果下來了,遣送回原籍安置,楚芸的上級徵求她的意見,是留在燕京還是隨甘河返回原籍,楚芸選擇了和甘河一塊回蘇州。
六爺沒有多少話,只是再次告訴楚芸甘河,好好過日子,嶽秀秀很是不捨,就像個母親一樣,反覆叮囑他們來信,到蘇州後要小心謹慎,有什麼難處。
楚明秋悄悄將楚芸拉到一邊,再次塞給她一個信封,楚芸從信封的厚度便知道里面是一筆不小的錢,她想推辭,可楚明秋卻摁住她的手,堅決的搖搖頭。
“芸子,你們此去前途莫測,將來的難處還多著呢,多留點錢防身,就不要推辭了。”
楚芸想了想便默然收下,蘇州雖然是甘河的老家,可甘河家並不在蘇州城內,乃蘇州下屬的小鎮,他們回去後,要面對什麼,誰也不知道,上面雖然說回原籍安置,可原籍到底怎樣安置,誰也不知道。
楚明秋見楚芸收下了,然後他才吞吞吐吐的說:“芸子,甘河心高氣傲,必要時你要勸他,嗯,儘量,儘量,少寫,或不寫,還有,家裡,文字性的東西,最好就燒了。”
這番話說得楚明秋費勁無比,他很當心楚芸沒有聽懂,可楚芸卻已經聽懂了,她有些淒涼的告訴楚明秋,甘河被隔離審查後,警察便來家抄過一次,甘河和她的日記都被搜走了,幸虧警察在日記中沒在裡面發現什麼,要不然甘河也出不來。
這次甘河回家後,他們便在家蒐羅了一番,家裡的信件日記通通付之一炬,現在家裡連半片紙也沒有。
楚明秋稍稍放心,也不敢再深入說下去,只希望他們能這樣沉默下去,能安然渡過那謝可怕的歲月。
目光掃到桌上的報紙,楚明秋靈機一動,接著說:“芸子,你和甘河要多看毛選和中國***黨史,還有就是《人民日報》。”
楚芸微微皺眉,稍後點點頭,楚明秋見她不在意,便再次強調:“《人民日報》是黨的喉舌,國家政策方針都在這上面,毛選就更重要了,裡面包含有很多治國綱領。”
楚明秋在治國綱領四個字上加重語氣,他希望楚芸能聽懂,可楚芸還是隻默默的點點頭。
提醒了楚芸也提醒了他自己,這些天他一直在認真讀報,打算結合前世那點記憶,研究下這個時代,現在又多了個途徑,研究研究毛選,至於毛選幾卷呢?管他幾卷,明天去書店找找看,找到幾卷算幾卷。
楚明秋最擔心的是文革,文革什麼時候開始,會發生那些事,什麼時候結束,結束時自己多大,他根本不知道。他估計到時自己應該會上山下鄉當知青,可即便要當知青,反正現在多準備點,至少到時別那麼慘。
在春天的陽光中,送走了楚芸甘河,楚明秋注意到,當火車緩緩離開站臺後,六爺望著火車的方向很長時間。
讓楚明秋高興的是,吳鋒穿上了穗兒作的那件中山裝,這件中山裝去年便做好送給他了,可吳鋒從未穿過,一直放在箱子裡,可清明之後,吳鋒穿上了這件衣服。
看著穗兒和吳鋒感情日漸親密,楚明秋心裡得意,撮合這樁婚事,應該可以攢不少功德吧。
老話說,寧毀十座廟,不拆一樁婚,咱促成一樁婚,算下來,該是建了十座廟,這功德,海了去。
想想可悲,咱這小身板,不僅要謀劃這輩子,還要謀劃下輩子,累得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