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章 長孫大人,篡唐,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件事情,必須要讓鄭大士知道。而且鄭世安必須要把這關係撇清,否則麻煩無窮。
別看鄭世安識字不多,可如果說心眼兒,他可比崔道林強百倍。
——————————————————————
田莊一切正常,至少從表面上看,很平靜。
鄭家田莊有一百多戶人家,其中有七成以上的人,是靠著給鄭家種田討生活。剩下三成,有的是享有露田,還有的則依靠漁獵為生。洛陽地勢西高東低,山川丘陵交錯,地形錯綜複雜。以洛陽為中心,四面八方有鬱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龍門山等十幾座山脈;河渠密佈,伊水、洛水、清河、澗河七八條河流流經洛陽。
自古以來,這洛陽就被稱作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小小的鄭家田莊裡,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
不過他們大都是依地勢而建窯洞,一坑十窯,這也是當時河洛地區的主要生活方式。
這坑,就如同後世的大雜院一樣。
之所以如此居住,一方面是因為地勢所迫,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生活所逼。
住這樣的窯洞,花費比之建造磚瓦房要便宜許多,而且居住很舒服,是貧苦人家的第一選擇。
鄭世安當然不可能住坑窯。
鄭家在田莊裡有房舍,他就住在一座有七八間房舍,連帶著一個小院子,馬廄等一應設施齊全的住所。當然了,田莊裡還有更好的房子,卻不是鄭世安能居住。
穿過田莊,逆伊水而上,可見兩座山。
山似洛陽南面的門戶,古稱伊闕。兩座山東西相峙,伊水西面為龍門山,東面為香山。
北魏太和年間,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因北魏奉佛,故而孝文帝在龍門山開鑿石窟,以建佛像,也就是後世著名的龍門石窟。
不過,此時的龍門石窟,才初具雛形,還達不到後世所說的那種規模。
鄭言慶前世曾遊覽過龍門石窟,但當時石窟因各種原因,特別是戰爭影響,許多佛龕浮雕壁畫,都被戰爭強盜們搶走了。如現在龍門石窟賓陽洞的浮雕像,後世就出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言慶很想看看,這原汁原味的浮雕像,究竟是什麼模樣?
所以在抵達田莊後的第三天,鄭言慶就騎著那頭青驢,悠悠然向龍門山行去。
冬曰的蕭索,早已經不見了蹤跡。
沿途所見,盡是盎然*,令人心情格外舒暢。
當然了,鄭言慶不可能一個人出去,畢竟年齡太小。給他帶路的,名叫毛旺,正是毛小八的老爹。這是一個很淳樸敦厚的莊稼人,在田莊裡的口碑,也相當不錯。
他一邊回答鄭言慶的提問,一邊在前面領路。
眼見著,渡過伊水,就是龍門山了。鄭言慶突然停下來,看著前面一隊從山中行來的車馬,示意毛旺在路邊讓道。看那車馬的架勢,應該是官宦人家。正前方兩隊披甲騎士開路,正中央有幾輛大車。而牽引車輛的馬匹,竟是個個神駿無比。
鄭言慶不懂馬,但從馬匹的外形就看出,這不是普通的馬。
安遠堂是以戰功起家,也蓄養了不少寶馬良駒。依稀感覺,這些拉車的馬,幾乎比得上安遠堂那些寶馬良駒。這是什麼人家?竟然如此奢侈?言慶禁不住有些好奇。
那馬車上,掛著一面虎頭金盾,車轅上還插著一面旗,書斗大‘長孫’二字。
“老毛,這是哪家權貴?”
毛旺世代在洛陽生活,對洛陽的權貴也有所瞭解。
“鄭少爺,那是長孫大將軍的車仗。”
“長孫大將軍?”鄭言慶一怔,旋即反應過來,這長孫大將軍,恐怕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