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麻煩來了(上),篡唐,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綠珠,小兄弟你可定要好生收藏。雖說算不得什麼神兵利器,但也極為名貴。如果被有心人知道,弄不好還會招惹是非,需知財不可外露。”

“多謝孫先生提醒。”

鄭言慶點點頭,將綠珠和那包裹青色,寫著《別賦》的白布,貼身放好。

杜如晦有些急不可耐,“言慶,外面天氣正好,我們何不出去走走,好過在這裡氣悶?”

“可是,爺爺說不讓我出去。”

“鄭管家是不讓你一個人出去,你現在是和我們一起出去,他怎會責怪你呢?”

孫思邈微微一笑,點頭不語。

是啊,有孫思邈在前面擋著的話,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再說了,只是出去走走罷了。整曰呆在這車廂裡,氣悶的緊,出去透透氣也不錯。

想到這裡,言慶站起身來。

“孫先生,杜先生,張大哥不去嗎?”

“他?”

杜如晦笑道:“仲堅又豈是能閒得住的人?這邊剛圈好營地,他就進城去了,說是去見一個朋友……他的事情,咱們不要過問。反正也就是在這附近轉轉,不會走遠。

說起來,這偃師周遭,倒也有些好去處。

這裡距離東漢年間的太學府不遠,當年你鄭氏先祖鄭玄先生,還在那裡講過學呢。你既然是鄭氏家人,倒也可以去憑弔一番……孫先生,你覺得我這主意如何?”

孫思邈輕輕點頭,“如晦說的也有道理。”

既然孫思邈也這麼說了,鄭言慶也不再堅持。

三人一起走出營地,孫思邈拉著他的手,杜如晦在一旁說笑,朝著太學遺址走去。

早春時節的天氣,變化莫測。

走出營地時,尚豔陽高照。可走不多時,風雲突變,天空開始飄飛起濛濛細雨。

雨水有些冰涼,落在臉上,讓人不由得打了個寒蟬。

好在杜如晦早有準備,出門時帶著兩把竹傘。與孫思邈分了,三人共用兩傘,倒也沒有影響遊興。濛濛細雨中,田園居漂浮一抹如絲如縷的輕霧,令天地變得模糊起來。

那路邊的楊柳青青,在雨水中隨風而動,頗有幾分詩情畫意。

“雨中踏青,倒別有滋味。”

杜如晦似乎很喜歡這樣的一種氛圍,對孫思邈說道。

此情此景,帶著幾分玄意,孫思邈也輕輕點頭。只是踏青、踏青,這田野中青色並不多,卻讓人多少有些遺憾。

東漢太學,始創於建武五年,後屢加擴建。

在建武二十七年的時候,太學講堂已有十丈長,三丈寬。永建六年時,漢順帝又下詔擴建,到漢質帝的時候,太學生的人數,已多達三萬餘人,其規模可見一斑。

曹魏時期,太學再興。

正始二年,也就是公元214年時,在太學刻立石經二十八塊。因正始二年的石經,是以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字型所書,故而又被後人稱之為‘三體石經’。其內容更包括了尚書、春秋、周易、公羊傳等經典,以供太學生們拓印學習。

西晉以後,以漢魏之制再興太學。咸寧二年(276)時,在太學外有設立了國子學,使二學並存。晉惠帝曾立下規定,凡五品官子弟可入國子學,六品官以下子弟,則入太學。

只可惜,五胡亂華以來,三百年動盪,昔曰東漢太學,已化作了廢墟。

“言慶既然曾臨摹蔡中郎,想必也知道當年蔡中郎曾在此地,以隸書把分體刻立熹平石經的事情吧……只可惜,那熹平石經已隨戰亂毀去,只能讓我等在此憑弔。”

杜如晦無限感慨,似是對言慶語,又好像是自顧自說。

“如晦,而生平有何志向?”孫思邈突然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齊襄

塔蘭託

全職獵人:開局繫結一座監獄

絕世小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