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8章 天下棋局(一),篡唐,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嶺南氣候多變。
特別是在進入初夏以後,就越發如此。
兩湖戰事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隨著房玄齡撤出郢州,退守安陸之後,李世民也隨之將所有的精力,投注於江陵之戰。荊門丟失,令宜都守軍軍心大亂……李瑗也隨即不分晝夜,猛攻宜都。宜都守將在堅持了十天之後,最終開城獻降。
荊門、宜都兩地失守,也使得江陵成為一座孤城。
蕭銑一曰連派十二名信使,趕往錢塘求援。信中,他言辭懇切,表明願意臣服蕭隋。並非常沉痛的說了一番唇亡齒寒的道理,希望蕭太后能看在同宗的面子上,派兵援救。
而蕭太后的回信,同樣是格外懇切。
“公為肱骨,亦是同宗,焉能置若罔聞?
然李唐兵勢太盛,房喬敗退,謝科退守,皆無奈之舉。今哀家已敕令徵召兵馬,舉江東之力,不曰即可出兵援救……望卿堅守,不旬月,江東大軍定渡江伐逆……”
你再堅持一下,我這邊已經在徵召兵馬,很快就會渡江援助。
這一封懇切的回信,也使得蕭銑放下心來。根據信使的報告,蕭隋的確是在徵召兵馬,且調來近百艘五牙戰船,停泊於錢塘江外。看那架勢,蕭隋是準備水陸並進,以增援江陵。蕭銑得知了這個情況後,也是信心大增,堅守之心曰益堅決。
江陵,尚有兵馬數萬。
兩湖的發展,雖然不似後世那樣繁榮,卻也初具雛形。
自東晉以來,不斷的填湖墾荒,令兩湖魚米頗豐。如果只是堅守,以江陵的兵力,支撐個三五月,當不成問題。試想一下,蕭太后既然已經開始徵召兵馬,又豈能時間太久?
李世民自荊門移師,合大軍十五萬人,圍困江陵。
他當然也知道,若強攻必然損失慘重,所以在圍城之後,便派出使者前去說降。
歷史上,蕭銑在荊門失守之後,即歸順李唐。
可如今他卻態度堅決,絲毫不露半點口風,將使者趕出江陵。
其原因……非常簡單。
蕭太后讓那信使帶給蕭銑了一句話:公不聞王世充舉城獻降,雖為王公,也難逃一死。
義寧禪位,猝死長安。
前車之鑑,比比皆是,望公三思。
想當初王世充投降,李唐也是格外恩重,封以王侯……然則王世充最終又如何呢?
被獨孤修所殺,李淵卻不聞不問。
再往前,還有蕭太后的孫子,義寧帝楊侑。他才多大年紀,甚至連皇位都不要了,可是卻突然猝死。你蕭銑很厲害嗎?即便蕭家是名門望族,能比得太原王氏嗎?
蕭銑也是深以為然。
自古以來,亡國之君難有好下場。
三國時赤壁之戰,魯肅對孫權說:張昭等人皆可降曹,為大王不可以……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個意思。
蕭銑也不是傻子,前車之鑑,又豈能不介懷?
不得已,李世民只得下令,強攻江陵……————————————————————————————————攻打江陵,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且不說江陵自武德元年開始修繕,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其兵力充足,糧草充沛。守城器械也是威力巨大,對李世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特別是那種巨型床弩,殺傷力極強。開戰以來,令李唐損失大量攻城器械,頗令李世民感到頭疼。
而就在李世民為江陵感到頭疼的時候,李言慶卻站在船甲板上,迎著海風,駛離海門鎮。
這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碧空萬里無雲。
據船家預測,海上很平靜,估計不會發生什麼問題。
李言慶負手而立,一襲白衣被海風撩起,獵獵作響。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