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1章 啟程,篡唐,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單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的話,‘藥王’無疑比‘藥師’高出許多個等級。
可事實上,李言慶根本沒聽說過李端這個人。
即便是在大業年間,李言慶也沒有聽過李端這個名字。按道理說,左武衛大將軍,應該赫赫有名。可偏偏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這個人卻默默無聞,不免讓人奇怪。
長孫無忌輕聲道:“李叔父是隱太子的人。”
李言慶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李端是追隨楊勇一系,怪不得大業年間,默默無聞。
其實呢,並非僅止這樣。
當眾人坐下後,李言慶從長孫無忌的介紹中,聽出了端倪。開皇二十年,隋文帝罷黜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李端雖是楊勇的人,卻並未受到太大沖擊。
因為李端的背後,還站著一個楊素。
故而楊勇雖然倒了,李端並沒有被波及。甚至在仁壽年間,李端還配合過漢王楊諒,征討突厥,並立下過赫赫功勳。然則此後,李端重病纏身,不得不回家休養。而隋文帝在這個時候過世,漢王楊諒佔居太原,試圖邀請李端出面協助。
楊諒兵敗,李端受到了連累。
但又是楊素出面保舉,使得李端免受牢獄之災。
可即便如此,楊廣也沒有再啟用他。李端也很聰明,繼續養病家中,絕不談及復出之事。至楊素病故,楊廣更不會起用李端。於是李端乾脆告老致仕,楊廣也順勢應承。
所以說,李端兄弟受楊素牽累頗大。
李端在四十出頭,就被迫致仕,而李靖宦海沉浮二十餘載,也僅僅是個馬邑郡丞。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之後,時局動盪。
李端帶著家人,躲入山中避難。
直到李淵太原起兵,李端才返回家園。
而後,李言慶發動河北之戰,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解決了竇建德。
徐世績駐守河間,正逢王頍經過,於是熱情接待。王頍卸去了麒麟臺的職務以後,專心撰寫《大業缺失錄》。年初時,他總算結束了這本著作,準備返鄉回家。
在河間,徐世績偶然間提起了李靖。
因為言慶曾在書信中告訴他:若論朝廷善戰者,非親王,非李言慶,更非他徐世績。
真正稱得上善戰,且為兵法第一人者,非李藥師莫屬。
徐世績自然不太服氣,於是和王頍提起了李靖。王頍倒是知道李靖,同時對李端也極為熟悉。
他對徐世績說:“言兵法第一人,王上並非虛言。
李藥師之謀,絕不輸於當世任何一個兵法大家。然則李藥師這個人,生平最怕一人,即他的兄長,李端李藥王。若以才幹,十個李端,比不得一個李靖。然則李靖所謀,從未出李端之預料。如果河南王欲謀李靖,無藥王之助,絕無可能……”
這就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道理。
王頍和李端認識,並且頗有交情。
於是他返回太原之後,就說服李端,先在徐世績麾下效力。待合適機會,再行推薦。
李靖選擇了李世民,卻不代表著李端也會選擇李世民。
根據‘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世族生存法則,李端毫不猶豫選擇了李言慶。不是他不想去歸附李建成,而是以他現在的情況,李建成絕不會重視。
而李言慶,聲名在外,倒也不會委屈了李端。
聽聞李言慶將前往嶺南,徐世績和李端一商議,認為時機已到,於是李端就來到了長安。
“李公,小王此去嶺南,吉凶未卜。
且嶺南多瘴,環境非常惡劣,您其實……可以留在長安,王府之中同樣需要有人坐鎮。”
李言慶不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