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4章 都稜鎮(二),篡唐,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早已有了分曉。
如今只看張仲堅能堅持多久……當然了,如果能堅持到來年秋天,說不定會有轉機出現。
但是,能堅持到嗎?
蕭懷靜一肚子的官司,告辭離去。
而張仲堅卻只能暗自苦笑:言慶啊言慶,未曾想你已經成長到如此地步。只是一個名字,就使得朝廷上下信心動搖……不過,就算你勝了,結果又能如何?
————————————————————————都稜鎮,準確的說,是一個集市。
距離邕州治所宣化縣,大約有四十里左右,毗鄰鬱水畔,是俚僚土著和漢人交易之所。
麥子仲執掌邕州以後,很注意這漢夷之間的關係。
雖說寧長真歸附了朝廷,為各部落俚人做出表率。但他畢竟只代表一部分俚人的利益,這邕、欽、桂治下,俚人何止百萬。大大小小的俚人部落,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大到幾千人,乃至萬人,小至幾十人不等。
想要這許多俚人和漢人和平相處,麥子仲的確是花費了不少心思。
俚人有很多漢人所需要的財富;而漢人,同樣有俚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鹽、鐵、茶等物資,皆為俚人急需之物;而俚人手中有獸皮、藥物以及各種珍奇物品,卻是漢人所喜愛。其他東西還好說,可鹽鐵等物品,卻是朝廷嚴禁買賣的商品。寧長真可以透過朝廷,來滿足需要。但大多數的部落,卻需要想方設法。
邕、欽之地,不能由寧長真一家獨大!
這是麥子仲的想法。
所以,他把早先的軍鎮都稜鎮開放,變成了一個自由貿易港。
嶺南的商人透過都稜鎮,獲取他們所需要的商品,源源不斷輸入中原;同樣,俚人可以透過這裡,或許他們想要的東西。於是乎,都稜鎮漸漸成為一個平衡俚僚和漢人矛盾的一個緩衝地,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市!
這就是李言慶抵達都稜鎮以後,第一個感覺。
“沒想到,老麥那麼個五大三粗的傢伙,居然還有這種手段,以前真是小覷了他!”
在都稜鎮安置下來以後,李言慶帶著沈光和柳青,漫步于都稜鎮坊間。
如今,他改名叫做張鶩,字辭仁。如果連在一起,就是‘無此人’,以掩人耳目。
當年他和張家往來密切,故而有張氏的腰牌證明。
憑藉這麼一個虛假的身份,從襄州一路過來,倒也是暢通無阻。
畢竟,大家都知道,張氏以商起家,做的就是這行商天下的買賣。而麥子仲和寧長真,又是親隋室的人。所以張家在嶺南的商業往來也很密切,並不值得奇怪。
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是安全。
雖說都稜鎮距離宣化不過四十里的路程,可實際上呢,認識李言慶的人,並沒有多少。
麥子仲?
想來此刻正關注兩湖戰局,無暇理會此地吧……李言慶大大方方的在都稜鎮坊間行走,不時和沈光發出兩聲感慨。
的確,在李言慶的印象裡,麥子仲就是一個純粹的武人。沒想到,他居然能做的如此出色。
此時,天將晚,光線暗了下來。
這嶺南的天氣,就好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
進入都稜鎮的時候,還陽光明媚。可片刻功夫,就變得烏雲密佈。淒冷冬雨,籠罩小鎮,星星點點。
李言慶三人急忙跑進一下商鋪,本想要避雨,卻發現這商鋪,居然是一家琉璃店。
其實,琉璃在中國的歷史,非常久遠。
據傳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范蠡就做出了琉璃製品,並呈獻于越王勾踐。
不過,由於琉璃製品的工藝複雜,幾十道工藝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