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劉沅:儒宗道用 歸宗孔孟 3,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沅在四川傳道40年,育人數千,名人出了很多,比較有名氣的有劉松文、劉梖文、劉芬、鍾瑞廷、劉恆典、鄭壽全等。
槐軒學派傳承二百多年來,開始主要是劉沅的後代主持,這裡選幾個簡單講一下。
四子劉桂文(雲坳)曾任監察御史,當御史必須清正才行,大學士徐桐非常欣賞他,經常加以提點。劉桂文在首都官場裡是四川籍官員的老大,後在廣西梧州任職時猝死在任上。
六子劉梖文是劉門的第三任門主,是把劉門從理論發展到實踐層面的人才,在門內傳授氣功、大搞齋醮,特別是把慈善事業發展得紅紅火火。
再說他的四個孫子,劉鹹烽、劉鹹炘、劉鹹滎、劉鹹焌都被稱為槐軒大師,合稱劉氏四才子。
劉鹹滎(1861-1945)是劉桂文的長子,清末執教於尊經書院,曾任四川諮議局議員,四川省參訪員,辛亥後在成都大學、華西大學任教,是海內聞名的大賢。
劉鹹焌也是劉桂文的兒子,不過是跟隨叔叔劉梖文學習的,是劉門第四任門主,創辦了“明善書塾”和“尚友書塾”,是把槐軒的發揚光大的人。在劉鹹焌掌教時,劉門的學生是最多的,規模是最大的。清末廢科舉以後,他在很多名校任教授,如成都陸軍事成學堂、成都縣立中學堂等。
劉鹹炘(1898-1932)是劉梖文的兒子,是位小神童,大才子,開始時當劉鹹焌的助手,曾任四川大學、成都大學教授,道教居士,國學界聲望相當高,是《四川省志》中的人物。劉鹹炘的著作也非常多,已經成書的就有二百多部,如《讀老私記》《莊子釋滯》,理論觀點相當有深度。
值得重點一提的是,劉鹹炘寫過一部堪稱巨著的《蜀誦》,講得是四川古今變遷的大勢,內容豐富,價值極高。
齊鹹炘還寫過一部《推十書》,這是一部數百萬字的哲學綱旨,書名取自《說文》,士字解釋“推十合一”,就是要推十合一以求萬事萬物的規律,合一推十以規律御萬事萬物。這部書不但內容恢宏精深,見識亦極為不凡,所以在海內外有很大影響。陳寅屬、梁漱溟等學界大家對劉鹹炘非常敬重,可惜,也在遊劍門關時不幸染病,1932年8月9日在成都逝世,年僅36歲。
劉沅的弟子中,成就比較高的是顏楷(1877-1927),翰林學士,是原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易心瑩的師傅。
其他門人弟子就不再一一羅列了。
發展到民國以後,學術界稱劉門湮滅不彰,知道的人越來越少了,其中的原因,學術界有人說是這樣的:實學風潮的席捲與蜀學劇變,是直接導致劉門與槐軒學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當然這又是一個大的話題,也不適合放在這部書裡面講了。
20世紀80年代,馮玉祥將軍的兒子曾經向山東泰安政府贈送了父親生前經常讀的六套古籍,分別是《槐軒約言》《槐軒雜著》《詩經恆解》《周官恆解》《禮記恆解》和《春秋恆解》,這件事還上過《人民日報》。這六套書都是劉沅所著,是《槐軒全書》中比較重要的部分。
劉沅一生著述等身,寫了二百多卷書,基本上都被劉芬他們收集進了《槐軒全書》,主要包括:《孝經直解》《子問》《又問》《十三經恆解》《蒙訓》《周易象意釋要》《大學古本貢言》等。另外,還有地理方誌、風俗史志類的,如《四川說》《四川考》《江沱離堆考》《內江外江考》《大朗堰記》《雙流聖燈山記》《雲碾記》《筒車記》等。
現在,劉沅的一些著述還被列入了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計劃中,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他的學術價值。
《槐軒全書》裡面還有醫道方面的內容,如《醫理大概約說》《保身立命要言》,《經驗良方》《活幼心法大全》等,他的這些醫書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