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神仙家的改革創新之路,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隨著黃老學說這條路越走越光明,到了東漢,這些神仙家們與時俱進、銳意進取,開始大膽神化老子,發展出了性質完全不同的新的黃老學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宗教色彩非常濃厚了。到了漢桓帝時期,這個皇帝名氣還是比較大的,就是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點過名的那位,當時的老子就被徹底捧上神壇。最主要的代表就是受到了祭祀,說白了就是有了香火供奉。隨著老子得到皇帝和貴族們的祭祀開始,黃老學說也正式得到了官方認證,加上有了新的包裝,於是華麗變身成為黃老道,老子則正式成為道的化身。

大家讀《道德經》時,無論讀的是哪種斷句的版本,都會有感到那種莫名覺力的玄奧吧。東漢時有一位叫王阜的,史料對他記載不多,大約是活動在漢桓帝時期,應該是成都人。由於當時長沙也有個叫王阜的同名人,所以就有人誤以為他是長沙人,甚至有人誤以為兩個人其實是一個人。為什麼說這件事呢,因為成都人王阜發表過一篇很有名的作品叫《聖母碑》,也叫《老子聖母碑》,這是重點所在,至於他到底是哪裡的人,有興趣的道友考證出來時不妨告訴我一下。《聖母碑》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

這裡面有很多道家的術語,如太初、太素、六虛等等,與之相關的還有很多,比如太始、太上之類的,這些在網路小說裡也常用,後面有機會再逐一給大家講解。從這幾句話裡,不難看出,在當時的老子已經被神化的程度,已經很明確地說老子其實就是道了。其實我在寫這本書時,有一個原則就是儘可能得依據史實,但又儘可能得不或少原文引用史書上的段落,因為那樣的書,說實話不是搞專業的人沒多少人喜歡看。但是,有些時候,這些原文又非常經典,所以也不可避免得會出現一些。

《後漢書》中也有老子化胡的記載,這時老子已經是天神了。神化了老子,神仙家們從此就有了組織,有了後臺,腰也直了,底氣也足了。至此,幾乎走投無路的神仙家們,經過改頭換面,終以黃老道而重獲新生,從此不再是兜售方術騙子,而是一個既會修煉道術,又懂養生延壽的高人,他們的努力,也成就了千年流傳的道教。

以上,道教已經有了的基本雛形了,而四個人物的出現,使道教正式走上了中國歷史文化的舞臺。他們是誰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