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9章 大明有國士,大清有阿瑪!,康熙,你的大清亡了,大羅羅,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昇華。也知道了亡天下的原因,並且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
但他們砍人的手藝都不大行,年輕的時候就沒砍過大清朝的好奴才。好在現在有了王忠孝、盧三好、陳永華這三個晚輩拿著他們傳下的“經”念得有聲有色!
而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朱之瑜、屈大均、陳恭尹這幾位大儒,還有正領著一群被裹挾來的南京百姓請願的“中儒”、“小儒”,自然是王忠孝、盧三好、陳永華他們透過各自的渠道動員來給自己的主張造聲勢的。
現在王忠孝已經把話頭遞給他們,他們當然要幫著好好鼓吹一下了。
“李中堂,”頭一個發言的當然是黃宗羲,他是廣東維新堂的堂長,也是王忠孝的“御用辯經大儒”,“國人之所以是國人,士之所以是士,就因為他們都是國家的基石和棟樑,國人是基石,士是棟樑,而國家就是房屋。如果房屋沒有基礎,沒有棟樑,粉刷得再漂亮,裝飾得再華麗,也是沒有用的,大風一吹就倒了,就什麼都沒了!”
屈大均接著黃宗羲的話往下說:“一個國家想要鞏固,少不了兵強、糧足、錢多.而這三樣歸根結底都要取之於國人和士,所以古代的賢明君主,才會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掛在嘴邊,擺在心裡。”
王夫之語氣沉重地說:“可惜古來賢明之君少,昏聵之君多。在天下無事的時候,昏聵之君不知道保護棟樑,加強基礎。而是任憑棟樑腐朽,基礎侵蝕,等到大難來臨之時,棟樑已折,基礎已失,大勢已去!”
王忠孝假模假樣點點頭,一副已然受教的模樣,然後又虛心問道:“現在南京城中可有國家的棟樑和基礎?”
“有但是不多!”回答這問題的是陳尹恭,“應天被胡虜蹂躪多年,哪裡還有國人與士,有的只是匹夫和奴才.現在彙集了四方英雄,算是有一些國人與士了。”
“那國人與士太少怎麼辦?”王忠孝又問。
顧炎武搖頭晃腦地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有責則有利,擔天下興亡,當然要分天下之利!”
“如何分利?”王忠孝又問。
顧炎武說:“王為原君,臣為原臣,儒為原士,匹夫則為國人原民如此才能各得其利,上下一心。”
剛剛從那個一衣帶水的封建鄰邦日本國回來的舜水先生朱之瑜大概是幾個大儒當中最懂“士”和“國人”的他也最明白李中堂、盧中堂、陳中堂的心思——他們仨這是想要當幕府將軍或是架空將軍的管領、大佬吧?
他當下摸著長長的白鬍子補充道:“中堂,這個國人和武士,其實就是一類人,都是有點產業,又能團結起來跟隨主君征戰的好男兒。因為他們有產業有武力,主君也必須以禮相待,要不然.可就要傷了和氣了!”
明白了!
朱三太子這下終於明白了!
這個國人和士,原來就是李中堂、盧中堂、陳中堂他們仨“中堂原臣”的基礎!
如果能培植出龐大的國人和士的階層,那麼這三個“中堂原臣”就能內製原君,外攘不臣了。那個耿東王.恐怕就再沒機會當耿孟德了!
想到這裡,朱三太子就笑著問耿精忠:“東王,你覺得授予願意保家衛國的南京城中壯丁以國人、秀才、舉人身份以賞其功可行嗎?”
“行啊!”耿精忠想都沒細想就點點頭道,“叫人家出力,總要給些好處大清朝那邊的好處是收奴才,咱們放點國人、秀才、舉人的身份也差不多。不過.這個什麼人可以當國人?什麼人可以當秀才?什麼人又能當舉人?這國人、秀才、舉人到底有多少好處,咱們還得細細商量。”
“東王所言極善,咱們是得好好商量.王府外頭還有幾萬南京百姓在等訊息呢!”
朱三太子一邊說話,看著一臉天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