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嶽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九四章 說起吃喝,女人比男人厲害,武林刀兵亂,三嶽山,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傍晚,百里和山雪兩派人馬趕到許昌城西郊,因為許昌是大都,所以城郊也有比較大的客棧,兩派人馬於此住宿。
這天夜裡,夏笙帶著山雪一起,去跟百里說他倆的事,也就是倆人關於婚事的計劃,比如先去見夏笙父母,然後去九華祭拜山雪母親,再去宣城見山雪父親。
如此,第二天,兩派人馬便分道揚鑣了:夏笙帶著山雪她們往西南,也就是隨州的方向走;百里他們往東南,回壽春。
兩天後,山雪的人馬到隨州城。夏家住在東南城,山雪此時的人馬有三百左右,這是戰後傷亡剩餘的人員。
山雪讓她們住客棧等候,她自己只帶了蘇星等三五個隨從,然後跟著夏笙,去見夏笙父母。
正好傍晚,距離天黑還有個把時辰。夏家屬於中小富人家,家產百萬錢左右,家裡有常用傭人三五個,用一句話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走到小街口時,右側有一個大茶樓,茶樓大堂的裡面坐著一個四五十歲的穿著一身淡青色儒士長衫的說書人。
說書人手持摺扇,正激情飽滿、眉飛色舞說書,他手中的摺扇隨著他講解而上下飛舞,指東打西。
顯然,現在是隆冬時節,說書人的扇子不是用來扇風的,是輔助他的肢體動作,是他離不開手的慣用的道具。
這不,扇子被他來回摩挲,既然陳舊又光亮,甚至菱角都磨沒了。
茶堂裡坐滿了吃瓜群眾,以至於門口都站滿了人。這是因為茶餘飯後,普通小百姓很清閒,又沒有消閒娛樂活動,所以聽人講故事,就成了不錯的選擇。有的人甚至隔天不聽,就渾身癢癢。
走到茶堂門口外面時,看到門口圍滿了人,山雪不由好奇,隨口問夏笙:“那裡面有什麼?竟然有這麼多人圍觀?”
夏笙道:“這是個茶鋪子,裡面有一位姓姚的先生經常來說書講故事,看這個樣子,他應該又在裡面開講了!”
正好門口外圍有一個來遲的吃瓜群眾,一邊剝著花生一邊抬頭往裡乾巴巴地觀望。
這人看起來三十幾年紀,身上穿著一件灰布棉襖,腳上一雙偏黑色的陳舊布鞋,要破不破的樣子,縫補一下,估計還能穿一兩年。
他的頭髮用一塊小綠布束著,上面插著一根鐵簪子,頭髮邊角有點凌亂,不知道是太忙了,還是沒心情去打理。
總得來說,這人就是一副市井小百姓的模樣。
不過他剝花生的動作卻麻溜,眼睛仰著對裡面觀望,手指和嘴巴沒閒一刻,剝出的花生殼不停地從他身側飛出來。
這是夏笙和山雪挨近時這人的神情舉止,門口外站立的人不止他一個,所以夏笙還沒有留意到他。等到夏笙回山雪話時,這人應該是聽見了,忽然回頭來看。
這人看清是夏笙,一驚過後,露出欣喜,眉開眼笑地衝夏笙叫道:“小叔!你回來啦!”
這人叫夏延福,其實是夏笙的同族兄弟,此時在夏家做幫工,也可以說是靠著一點血緣關係混日子。
夏笙剛才沒留意,這時聽到話聲,微微一驚,看見是熟人,應聲道:“是大侄子啊!你出來玩耍啦?吃過晚飯啦?”
一旁的山雪聽得心驚,她不知道夏延福分明比夏笙大出十來歲,怎麼他反而叫夏笙小叔,而夏笙叫他大侄子;那個年紀大的竟然是這個年紀小的的侄兒!
夏笙是夏延福的小主人,他對夏笙存在一點主僕的敬重,因此略微低頭,笑道:“吃過啦!”
夏笙道:“我父親母親都在家裡麼?”顯然夏笙希望父母都在家,他好帶山雪進去見他們。
夏延福道:“在呢,都在裡頭安歇著的!我忙完了家裡的活,出來溜達會兒,天黑了就回去!”
夏笙隨口應聲。夏延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