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佐川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頁,死後我又叒叕爆紅了[古穿今],佐川川,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員們頓時受驚作鳥獸狀散。
戚臨清看著面前打領帶穿著西服的老人,禮貌道:「您好,我是來面試蘇若雲畫作接筆的。如果您覺得我不合適,我現在回去。」
他當然能看出面前這位館長之前對自己的輕視。
他猜測對方出去,是為了給陳忠翔打電話確認。
「不用不用。」戈岢儘量讓臉部表情放鬆,擠出一絲微笑。
戚臨清:「嗯?」
戈岢:「你可以不用面試,現在方便直接開始接筆嗎?」
戚臨清點了點頭。
在場文員們驚呆了。
-
蘇若巖的這幅《溪落岸圖》出土後由於氧化等諸多原因,儲存並不完好,缺角、褪色、模糊多處。
為了展覽順利,戈岢力排眾議選擇補筆。
但這對修復師的技藝要求很高。
因為現在的大部分修復師即便會畫畫,也不見得了解古代畫家的風格。如果讓他勉強去進行補筆,肯定也沒辦法恢復到原貌。
所以現在很多博物館寧可儲存原畫的原汁原味。
本次交流的灣島國立博物館主張也是這樣,不補筆,只接全色。
全色是指用筆墨把古畫上的殘缺之處補好。這一個工序在整個書畫修復過程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就是老師傅們常說的「醒畫」。
這既是對畫作原本資訊的還原,也從藝術角度使其更具觀賞性。
可是在畫意缺失的情況下,就要涉及接筆了。修復者需要根據原畫設計填補上殘缺的內容,使畫面內容連續而完整,難度更高。
戈岢專門為戚臨清準備了一間自然光線良好的修復室,和一應修補工具。
隨後他戴上手套用具,小心翼翼地將《溪落岸圖》從倉庫保險櫃中取出,攤開擱在桌上。
文員們站在旁邊圍觀。
戚臨清上前一步,凝眉細看,這才發現這幅畫的損毀程度遠超出自己想像。可能起碼要耗時數月才能完成。
戚臨清其實不懂太多修復工藝。如果是其他畫家,他可能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研究其風格、細節。
但偏偏這幅畫的作者,是他的「粉絲」。
戚臨清一眼便看出來了,蘇若雲受他畫風影響有多深。
另一邊,戈岢仍有些遲疑忐忑。
雖然陳忠翔一口篤定戚臨清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但他心裡還是七上八下的。
這可是蘇若雲的傳世名作若要是毀在他手裡,別說升官了,他能否保住這個館長的位置還是未知數。
戚臨清上前一步,戴上手套,先給畫作打好一層膠礬。
這樣能使所補紙絹的質地由生變熟,全色時顏色才不會洇開或下漏。
隨後他趁糨子未乾,將補紙四周用馬蹄刀刮成坡形,使介面位置的薄厚與原作的薄厚產生過渡和漸變。如此操作一番,所補的位置就不會用明顯的介面,堪稱天衣無縫。
圍觀的文員們都被他熟練的手法給驚到了。
「好厲害……」
「我上次看西北聯大的杜莊先生也用過這招,叫什麼來著,哎,我怎麼忘了。」
「好像叫隱補?」
「對對對,就是這個!」
戚臨清仔細看著這幅畫。毫無疑問,蘇若雲先生汲取了他所長。
無論在畫面內容的設計上,還是用筆以及用墨,都很有火候。乾濕互施,勁健天成。
親眼目睹自己的筆法成為一種傳承,被後人爭相模仿、吸收,戚臨清心中有些感慨。
誰能想到,他以前為了賣畫,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去妓院幫人作肖像。
最窮的時候連個一銅板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