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拱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上瀛洲,打屁股,劍道藏鋒,石拱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九十七章,上瀛洲,打屁股

神山門戶的石階聳立著三丈有餘蒼勁古牌坊,通體墨黑髮亮,形態飛簷斗拱角立望天吼,麒麟瑞獸站牆頭,更是鏤空雕有松鶴龜鹿蓮花荷葉等瑞物,入手有玉的細膩質感,也有金屬剛鐵的冰涼寒意。

牌坊兩行有題字,右行寫著“青山連綿與天齊”,左行是“雲霧臺階藏仙蹟”

橫批“東海瀛洲”

聽玄清玄明兩人講述,那墨黑髮亮的牌坊由完整隕鐵石雕琢而成,存在的具體歲月已無從考證。

傳言說,乃上古瀛洲仙人所留,不然以如今凡塵器物除去熔爐鍛造之外,很難想象還有何等利器能切割雕琢隕鐵,定是那削鐵如泥的仙兵。

一行人踏階而上,青石階梯遍佈著歲月痕跡,常走的地方明顯凹陷,且鋥光瓦亮,其餘部分皆是厚厚青苔。

登高而上,山巒疊嶂,最高峰約莫數百丈,直衝雲層不見其巔,路途異常寧靜清幽,山腳僻壤路徑無數,貫穿群山間的樹蔭茅屋寒舍,時而老少不一修士出門眺望登山的這群人。

據玄清玄明介紹,山腳為機緣巧合誤入島嶼沒被邀請的修士凡僧,他們自願停留在此,久而久之便形成這清修之地。

順著石階步步攀升,也瞧見道士道童上山下山,隨著不斷登高,道士道童逐漸增多,茅屋寒舍倒是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斗拱飛簷小閣樓,立有門頭匾額的獨院。

玄清玄明將眾人引至一處山峰,約莫第七個山頭,此處能俯瞰前面六座山,並將海域盡收眼底,也能仰視高處主峰半山腰,那雲層之間有一雄偉宮殿,匾額提著“觀雲閣”三個亮閃閃金字,在早晚之間被雲層籠罩,乃修心問道絕佳地段。

第七峰輕鬆容下眾人,此地比前面經過的六峰靈氣要充裕不少,草木都要靈秀幾分,一條石板小路從登山臺階延生至第七峰,再分支小道遍佈山峰各處,峰頂有道觀,山腰有閣樓、院落、山腰以下還有數個茅廬涼亭。

黝黑肥碩的老船長跟數十糙漢夥計一路應接不暇的觀看,本想即興賦詩,奈何肚裡沒墨水,只得反覆感嘆“我的個親孃唉,那山真高!”“他大爺的,那樹真粗!”,“他孃的,那雲真白!”

入了第七峰,這群糙漢倒也自覺,老老實實選了幾處茅廬瓦屋住下,至於更高處的閣樓、庭院,固然有多餘的也沒入住,便是讓他們去也不敢,畢竟人貴有自知之明,他們不認為自己一夥糙漢能與“仙人”平起平坐。

若不是袁道長施展神通,恐怕趕一輩子海船也與仙山無緣,像他們這些常年混跡碼頭的糙漢,最是懂得順勢知足,遇上軟的不介意捏捏,遇上狠硬的卑躬屈膝也是常態,更何況對方還是修仙道人,他們能將欺軟怕硬演繹到極致,且很自然,這也是他們能在杜家長久做事的原因。

袁朝陽等“仙人”們也沒勉強,與這群糙漢道了別,繼續往高處登去。

東華道人紫袍飄飄在半山腰庭院恭候,再與袁朝陽五人登上山巔道觀,一路客套寒暄,熟絡些關係。

道觀名為“九元觀”,內供奉九位皓髮皤髯,童顏鶴鬢老翁,正是上古瀛洲九老仙。

據東華道人介紹,第七峰處於主峰山腰位置,正巧接納主峰散落霞光靈氣。

其次,早晚觀雲閣雲霧朝朝,在第七峰仰視雲層宛如登頂天盡頭,而主峰俯視雲層,又似身處天上神山俯瞰人間。

兩者間隔雲層,與之上下呼應,形成微妙陣局。

山腰庭院閣樓在幾人閒聊間隙也被道童收拾乾淨,童顏鬢髮的東華道人送幾人入住處又寒暄幾句便告辭離開。

一起離開的還有玄清玄明兩個青年道士。

這裡沒有丫鬟僕人侍奉伺候起居飲食,全靠自力更生。

若是帶了扈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啟明星探案集

鏡月藍

問道諸天從笑傲開始

預言家自爆

劍道藏鋒

石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