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拱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章 青年一代的盛宴,劍道藏鋒,石拱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慶元帝能在十國紛爭當中脫穎,他深知割據地方政權的必要,重畫天下為二十五路,每路分行政、監察兩區,由中央集權掌控,每州之地設知軍、州牧,分管軍、民兩政,設轉運使暫管財務,由刺史監督軍民財三政,另立通判一職再監督輔助。

昔日的實權節度使,藩王,這些世襲土皇帝也成為有名無實的榮譽爵位。

朝廷加強了中央集權掌控,讓廟堂那群儒生士子得以雞犬升天,豪言自誇“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文人佳句,連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碰見舞刀弄棒也會輕蔑一句“武夫”來自證清高。

文人在當朝達到空前繁茂,廟堂隨便一位丟出去都能砸倒大片地方官吏,同等級別文官又比武官自貴三分。

青州知軍王崇禮便是其中之一,早年在朝廷三司使擔任副使,後因朝局混亂,被太子力保出京,來青州這塊地方擔任知軍州事一職,算是太子遠投的一枚棋子,以此來牽制偏向誠王的鎮北六獅青州邊軍。

邊軍與廂軍不同,一個是朝廷禁軍編制,直屬皇帝,一個是地方野戰軍,由各州管制,雖然當朝皇帝抑武揚文,但對他直屬機構的禁軍還是頗為偏袒,畢竟這才是他穩固皇權內外的後盾,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利劍,能給的從不手軟,這種嫉妒偏差也促使地方廂軍擠破頭往禁軍陣營鑽,入列者皆是驕兵悍卒當中的精英,那裡也是當朝唯一靠關係進不去的機構。

相比之下,宦官跟廟堂三聖兩個親信機構幸福太多。

說來也可笑,三年前青州廂軍與邊軍還同睡一榻,共飲一壺,可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緣故,上一任知軍州事範偉是知樞密使事範施傑胞弟,而樞密院親近誠王,邊軍跟廂軍自然親如一家,他三年前調回京城,由太子提拔的王崇禮填補,兩黨自然不對路子。

白馬白甲的青州邊軍少將賀少州也正巧看不慣文臣儒酸臭,如此,青州邊軍跟廂軍三年都互不往來。

王崇禮掌管青州廂軍三年也是過的小心翼翼,生怕出了岔子給太子添麻煩,好在子嗣王豐爭了口氣,在青年一輩當中出類拔萃,即便當朝少了子承父業的世襲,以王豐才幹也可單闖一片不輸於他父親的功勳,文能進仕途,武能入禁軍之列。

若要在文武兩者做個選擇,王家父子定會選後者,那裡才是太子最缺的心腹之地,正因王家父子懂得主子所需,太子才力保王崇禮這枚棋子擔任青州知軍,此地離京城不遠不近,皇帝能瞧見,藉此讓王豐嶄露頭角,靠本事闖入禁軍之列。

下午申時剛過,春陽偏西,王家府邸後院山丘涼亭擺著碩大實木圓桌,此亭名叫“攬景亭”,俯瞰四方能將後院各景盡收眼底,左觀波光粼粼巨湖,右賞開遍數里的果園花圃,前有梅蘭竹菊四處石林假山,後可眺熱鬧煙火集市半條街。

王家府邸可謂在鬧中取靜,城中探幽,如此規模的府邸在整片青州也難尋第二處。

即便是那州牧呂遊,刺史徐梁,兩位大人府邸都沒如此闊綽,並非兩位賢良謙讓,這一切都託前任知軍範偉福氣,他在任那幾年,與邊軍是一家,又體恤百姓,深得軍民兩心,青州百姓無以報答;只得將府邸一修再修,一擴再擴,與他同級別的刺史跟州牧念在他背景跟惠民之利,也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後達到如今這般規模,可他本人還沒住熱乎就被調回京城,讓王崇禮撿了便宜。

撿便宜的知軍州事王崇禮今日府邸異常熱鬧,匯聚數十名青年靚女,在碩大後院各處賞景觀花,石林信步,或是在閣樓登高,六角塔博覽群書,個個氣度卓越不凡,眼眸傲然絕塵。

一直在府邸門口蹲著的僕人見街頭冒出浩浩蕩蕩一撮人影,走近些一瞧正是王家兵卒服飾,立馬起身,急得連屁股灰都不成拍一下朝內堂跑去彙報:“老爺,少爺回來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啟明星探案集

鏡月藍

問道諸天從笑傲開始

預言家自爆

劍道藏鋒

石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