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春續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3章 他山之玉鋪道途,御煞,尋春續晝,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間有所恩怨的修士,此刻盡都選擇了最大程度的剋制,至少也是在以陌路人的姿態,遠遠地觀瞧著孟懷象的出手。
不論是五行地煞篆法,還是五行遁法本身,前所未有與“舉世唯一”的道法功訣,都值得諸修屏氣凝神間,全神貫注的參悟。
當然,諸般道與法落在楚維陽的眼中,那五行遁法在第一瞬間便被楚維陽所忽視。
呈現在楚維陽眼中的,唯有那純粹的五行地煞篆法,還有孟懷象那所展露的魔念無有增減而恆存的意境。
全新的發現,教楚維陽更是頓覺雙喜臨門!
這同樣是某種對於楚維陽而言極度具備價值的道法之映照!再沒有誰比楚維陽自己能能夠明白,他那心神之下所蘊藏的洶湧情緒可以醞釀出怎麼樣的魔念來。
在修行道途上,楚維陽對於這一步的修持很是剋制,只是將一部分化作了血焰,與玄雷交織,成為《雷海洗身經》的一部分;但是楚維陽對於魔念於心神之中的映照,始終很是慎重,哪怕有著《尸解煉形圖》的映照,楚維陽都極少涉足這一領域。
愈是常常“拆解”與“拼接”那些魂魄心神,楚維陽便愈是明白,神魂之中纖毫的變化,會對人的心性造成怎麼樣的影響。
而今,孟懷象卻在用自己切實的實證經驗,給予楚維陽指明瞭一條他從未曾思量過,但如今看,卻渾似是通衢的路。
當然,不論是這魔念駐身恆存的意象,還是那五行地煞篆法,這等高邈的意蘊之中,盡都是孟懷象舉手投足之間如臂指使,如羚羊掛角一般天馬行空的施展。
未盡全貌。
諸修所能夠洞見的,只有那驚鴻一瞥間的一鱗半爪。
要想洞見全貌,便需得依靠著這一道道也許並不存在著完整且明晰牽繫的一鱗半爪,進而兀自推演與參悟起來。
這樣的參悟過程,註定了諸修各自之間的所得,各不相同。
甚至因為自身道法義理的迥異,所收穫的氣韻義理極有可能會是南轅北轍的產物。
但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這諸般道與法盡都可以算是孟懷象一人草創,沒有落於文字,沒有著書立說,更不曾開壇講法。
如今這場風波之中能夠有所觀瞧,已然是諸修的幸事。
而楚維陽也在洞悟的過程之中,漸漸後知後覺的明白了,緣何孟懷象所草創的道與法能夠在諸修這裡同樣引起這樣大的轟動。
並非是對一部無上級數的功訣有著怎樣的貪念,純粹是因為視角的迥異,諸般道法那奇詭的道途方向,若是能夠教諸修有所洞悟,許是能夠掃清前路上的大半霧靄迷障,真正見證自己通衢的道途。
歸根究底,還是為得以他山之玉,來鋪就自己的道途而已。
而楚維陽也更進一步的明白,為何孟懷象所草創的道法能夠有這樣迥異的視角,終歸是因為著經歷的不同。
楚維陽能夠“妙用”諸法,仔細思量而來,是因為心神深處那長久間彼此交錯的前世今生的兩道記憶洪流的碰撞,總教楚維陽能夠誕生一些普遍功訣以奇詭的用法。
而如今孟懷象也能夠“妙用”諸法,無非是因為他幾乎是此世罕有的,自玄門修法轉投元門功訣的修士,他自幼所受教的,是上明宮玄家最為正統不過的課業傳授,而如今他亦切實的將那魔念毫無保留的融入了自己的心神之中。
玄門功訣與元門道法在他的眼中,其所洞照的視角,是註定與玄元兩道的主流盡都渾不相同的!
玄家功訣的義理被他用出了元門魔修的邪異,元門道法的蠻霸被他用出了玄家的大而堂皇!
和楚維陽一樣,兩人獨特的經歷,盡都造就了道與法所展露出來的獨特景象與意蘊。
但孟懷象與楚維陽之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