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撬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五章 大金礦,從工地走出的大佬,一根撬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06章 大金礦
聽了孟瀟的解釋,張強也意識到是自己想的太過於天真了,這年頭,凡是容易賺錢的行當,早都被人搶走了。這垃圾處理可能有點賺頭,但肯定不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不過,垃圾處理確實能賺錢。我估摸著要是真的能承包一整個城市的垃圾處理,我們的處理成本還會下降,說不定每年還真能賺千萬以上。”孟瀟倒也核算過,說白了,垃圾處理這個生意,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潤越高,要是真的把持一個城市所有的垃圾處理,那也足夠養活一個大公司了。
“只是投資一個垃圾處理廠成本也不低,像是這個一個五百多的垃圾處理廠,最初投資也得三五百五。拿深城舉個例子,現在的垃圾產量大概在每天四千多噸,也就是說我們至少要建立這麼七八個廠子才能包圓了。可這光投資都幾千萬去了,哪來那麼多錢。只能一步步慢慢來了。”
“我合計了一下,這個垃圾處理廠可能就是我們公司以後最大的利潤來源了。現在我們處理垃圾,主要還是焚燒餓填埋,等著以後技術和裝置完善一些,可能還能有更多的處理方式,那時候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而且產出也更多,照著武教授的說法,垃圾就真成了放錯地方的金礦了。”說話間,孟瀟滿臉憧憬,當時武叔德給她暢享未來的時候,孟瀟可是被武叔德描繪的美好圖景嚮往不已。
照著武叔德的說法,那個時候,對所有垃圾就能精準分類,精細處理,不光能挑出其中的廢紙、廢鐵這種最容易回收的東西,甚至連著廚餘垃圾也能製成有機肥料什麼的,連著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和廢氣也都能轉換成電能,算起來一噸垃圾可能六七成最後都能被再次利用產生利潤。
孟瀟簡單給張強說了說武叔德的想法,張強聽著也有些神往,不過轉念一想就覺得有點太過虛幻了,真要實現武叔德說的那種程度的回收利用,恐怕得到三五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後去了,那時候別說綠洲公司還在不在,孟瀟這一代人在不在都不一定了。
“科學家都這麼感想嗎?”張強聽完孟瀟的複述,不由輕笑著調侃。
“其實照著武教授的說法,技術上倒是完全都有可能,也不完全是空想。”孟瀟聽出了張強語氣中的調笑,不由替著武叔德解釋了一句,她還是願意相信武叔德的判斷的。
“第三塊就是我們的清潔用品廠,現在主要生產的就是垃圾箱、垃圾清掃車這些。現在只能生產簡單的垃圾箱和各種環衛清潔用品,也還沒有什麼銷量,只有深城政府採購了一點點,算是幫我們開啟了一點市場。”說起清潔用具廠,孟瀟也有些無奈,最基礎的垃圾清理工具,現在全國廠家不少,基本都是各地自產自銷自用,綠洲的產品也沒有太大的優勢,現在可以說完全打不開市場。
“我們現在集中力量開發垃圾清掃車,對這款產品,我是給予厚望的。其實垃圾清掃車現在在美麗國這些國家,已經開始大批次使用了,但要引進他們的生產線的話,價格有些太過昂貴,所以我們現在正在探索著設計研發我們自己的生產線。這個技術上難度倒也不大,估摸著再有半年時間,我們的產品就能問世。”
“你們有優勢?”
“垃圾清掃車市場需求肯定是很大的,畢竟一輛車的清掃效率可能比幾十個環衛工人都高,尤其是在街道和道路清掃中,不光效率高,也清掃的乾淨,在我看來,基本上只要產品出來,每個城市都會有大量需求。”這倒不是孟瀟盲目樂觀,根據十幾個城市的調查,大多數地方政府還是挺樂意採購這種裝置的。
其實垃圾清掃車這種工具,在魔都京都這種大城市裡已經不是稀罕玩意了,不過他們用的都是從外面進口回來的,價格實在有點太高,這也導致大多數城市沒有選擇採購,畢竟買一輛車都能養幾十個工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