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撬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章 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背井離鄉,從工地走出的大佬,一根撬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走就走,孟瀟坐在副駕,老孟和牛紅霞坐在後座,眾人很快出發。
其實看起來金城到處都在動工,到處都在建住宅,可正兒八經對外出售的,其實還真沒幾家。大多數的住宅,都是各個單位的家屬樓,外人有錢也是沒機會買的,偶爾有雙職工或者一家子都是鐵飯碗的,也會拿出了賣,但因為產權問題,張強也不去考慮。
這麼一合計,其實可供選擇的就沒幾個地方。
轉了兩個多小時,幾人都有些沒了耐心,眼看著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索性就先填飽肚子。
“叔叔阿姨,我們去金城飯莊吃點東西?”張強停下車子問道。雖然來金城快一年了,可張強其實對金城壓根不熟,自從搬到辦公室住以後,吃飯基本都在食堂解決,想著找個高檔一點的地方招呼人,一時也沒個目標,只能說出金城享有盛名卻從未光臨的金城飯莊。
“算了,那地方又遠又貴,可別費那個功夫了。”牛彩霞很乾脆的拒絕了。
“別浪費那個錢了,我們就旁邊的麵館裡吃個臊子面就行。”老孟跟著說道。
張強為難的看了看孟瀟,他也不清楚孟父孟母的性格,也不知道他們是假話真說還是真話假說,或者就是實話實說。
“那就吃個臊子面吧。”孟瀟替大家做了決定。她家裡人的性格她清楚,一來不是個奢侈浪費的性格,平日裡能省就省。二來也都是老實人,沒什麼壞心眼。
雖然吃的家常面,可也不能真讓人家乾巴巴吃麵,張強不顧孟母勸阻,加了兩斤滷肉,三個小菜。
“小張,你這邊買了房子,以後就打算留在金城了嗎?”幾人坐下以後,老孟出聲打破了相對無言的尷尬。
“嗯嗯。我想著以後就留在金城呢。回了家裡,除了種地也沒什麼事做。”
“你老家那邊是山地還是平原,一年收成怎麼樣?”
“我們那是塬,平地有6畝,山地有12畝。一年交過公糧,就能多出七八擔糧吧。”
黃土高原的旱地,一年純粹是靠天吃飯,一畝平地也就打了六百來斤小麥,山地一畝也就三百來斤,如果遇見乾旱年份,減產個一半都是好的。交過差不多一半的公糧,到頭來其實剩不下多少,有時候日子緊張了,賣出去幾百斤以後,開春還得挪湊這熬到夏收。
再一個,也不是所有地都會拿來種主糧,零零碎碎種點胡麻油菜大豆高粱或者土豆玉米什麼的,其實一年也只有一半多的土地能用來種小麥。
很多城裡人都有一個錯覺,以為農民種地就永遠不會缺了糧食,其實很多時候,農民家也沒有餘糧。
“你們收成這麼差的嗎?”老孟有點吃驚,他也是種地出身,可這收成還是有些出乎意料。
“主要是旱地,再一個化肥也用的少,還要種些油籽,所以下來就剩不下什麼。”
“唉……”老孟嘆了口氣,他也明白,要是種地真能養活一家子人,又何至於年輕人滿天下跑著打工呢。
“你們村裡出來打工的人多嗎?”牛紅霞插嘴問道。
“不多,我們那比較閉塞,大家其實還不太又膽子出來。今年我們一共六個人出來,其實也是被逼的沒辦法了,要不然我們還真想不起出來搞副業。”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城裡人把村裡出來幹活的叫做打工的,農民工,農村人把出來幹活的叫做搞副業,張強也是跟工人談閒話的時候注意到的,後來覺得搞副業確實比打工聽起來好些,說話的時候也就把外出務工叫做搞副業了。
“也是,要是地裡刨食能吃飽穿暖,有幾個人願意背井離鄉呢。”老孟似是想起曾經,滿臉唏噓。
張強之前大概也瞭解過,老孟他們是逃荒過來的,想來對於背井離鄉四個字有著更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