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樣有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六章 漢唐集團遠洋船隊(三),我們的1654,小樣有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史料記載,崖州城在宋朝以前為土城,南宋慶元四年(1198年)始砌磚牆,紹定六年(1233年)擴大城址,開東、西、南三個城門。
古城後經宋、元、明三代擴建,成為南疆規模較大的堅固城池。
宋末元初著名的女紡織家黃道婆,居住在崖城水南村近40年之久,向當地黎族人民傳播紡織技術。
崖州城又有“幽人處士家”之稱,宋朝的丁謂、趙鼎、盧多遜、胡銓,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王個、趙謙等人都在這裡反過省,受過罪。
歷代的文人墨客,聖賢學者,達官名流的流配謫居,廣東、浙江、福建等發達地區的商賈留居落籍,對崖州城的興盛,具有重要的影響。
到了明代時,崖州城已具有“弦誦聲黎民物庶,宦遊都道小蘇杭”的盛況。
此時,有許多外國商船因為海禁的原因無法在內地登岸貿易,便選擇在海南島登陸。
例如,洪武七年“有番舶人貢,謊稱遭風壞舟,漂至海南”,而實質上乃是外商借口在海南進行商品貿易。
這些外國商船在海禁時期漂至海南,成為海禁時期海南海上貿易的重要部分。
同時海南作為東南亞國家入貢的中轉站,常負起輔護番舶的責任,崖州城也就時常有外國商船停靠。
明代因海禁和海寇活動頻繁,雖然沒有在海南設立市舶機構,但規定只有外國朝貢船隻才能進入國境,並特許海南各地海船以廣州作為入國境的貢道,因而海南各處也被特許為外國貢船的寄港地,朝廷還派出了專門官員來管理相關事務,後來大多由本地官員兼辦。
此後海南島上各個港口的興起和繁榮,也直接反映了它在對外貿易方面的發展和變化。
僅據萬曆《瓊州府志》所載,崖州之望樓港有“蕃國貢船泊於此,其桅如林”的盛況。
這個望樓港便是漢唐集團海程中重要的一站,他們的船隊中,竟然還有一直在崖州城裡開分號的海商,這個明顯可以看出這次商業活動還是有計劃有組織的。
海安1號和海安2號在完全順風的情況下,可以輕鬆達到十節,但是這在護航中沒有用,他們的補濟船跟不上不說,明人和葡萄牙人的商船也跟不上,同樣情況下他們最多六節,當然,商船從來不是拼速度的。
孫瑜大隊長認為這是一個練手的好機會,他在對講機裡和海安2號的船長王成商量著各種戰術演練。
兩隻帆船時而共同突前,時而共同迴轉,時而交插對行,但是還是主要把逆風中的動作操練一下。
王成船長大聲說:“老孫,老孫,我明白操縱帆船的真諦了!”
孫瑜大隊長翻了一下子白眼,這個怪傢伙又有話說。
他按套路不得不回了一下說:“什麼?”
“就是一個k!”
“k?”
“對,快調帆、快擺舵就行了。所以我們還沒有充分利用上鍋駝機,僅把它當成升帆和吊放的動力,太浪費了!”
孫瑜大隊長嘟囔了一句說:“那你意思是一直燒著鍋舵機?吳傑廠長沒有說過……”
王成船長說:“大家都是摸索著來呢……只要沉不了,咱們就使勁折騰!”
“呸,呸!不吉利的傢伙!”
“哈哈!”
崖州城的望樓港是一個天然良港,有唐以來這裡就有開港的記載,但是近千年來的開發,這裡的規模水平還是不足為奇,但是還是能讓遠洋的帆船停靠一下,不用泊船轉運了,在那天然的港灣裡,還是有一些破破爛爛的木棧橋,也停靠了一些大大小的帆船。
當這一支船隊出現在港口時,碼頭上一片忙亂,從岸上大大小小的木屋裡鑽出了不少的人,他們拿著破刀破槍,還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