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樣有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立澎湖補濟站,我們的1654,小樣有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參加首航任務的01號機帆船,最終在十二個小時內,順利地到達了廈門港口,將同時參與航行任務的兩艘荷蘭式蓋倫船,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它的到達讓整個港口都沸騰起來了……傳說中行進如風的明輪機帆船,傳說中痛殲紅毛蕃大夾板船的明輪機帆船終於來了……漢唐集團來了。
事實上,如果他們首航的目的地是金門的話,也許到達的時間會更短一些,因為那裡才是距離澎湖最近的地方。
但是中年大叔永勝伯鄭彩要在廈門港口親自迎接臺灣漢唐集團的機帆船,所以他們也只能先行到廈門港了,這讓他們多行進了半個小時。
當然,這十二個小時裡面排除了在澎湖列島暫時停泊了一下,然後補給柴煤和淡水的時間。
澎湖列島的開發很早就提到議事日程了上了。
澎湖列島的開發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在那面的世界裡,有考古工作者在澎湖島上發掘出硬質砂岩石斧等古人遺物,經考證為秦漢以前渡海前來的移民所遺留下來的,屬於大陸上的文化,而這個時期大陸文化在臺灣本島上還沒有發現。
這說明大陸文化的傳播,是先到澎湖,再由澎湖到臺灣。在文化的傳播上,澎湖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那個時期,文化的傳播,真是每年只能以幾千米的速度發展著,真他媽快啊。
後來。隨著古代航海技術的發展,澎湖列島逐漸成為了臺灣海峽兩岸交通的跳板。它先天就有良好的港灣,是臺灣海峽中各種船隻當然的活動集匯點。
澎湖自宋代正式列入中國版圖,隸屬福建省泉州府,其開發時間比臺灣本島早380餘年;元代時期,隨著移民日益增多,設定了巡檢司;明代曾兩度淪入荷蘭人之手,但最終都被大明政府奪回,寧可送給別人臺灣。
這說明,在大明政府的眼裡,澎湖列島遠比臺灣重要多了。這可不是大明政府有意賣國,他們就那水平,就那見識了------
澎湖列島,往北可抵達馬祖列島、大陳島和舟山群島,往南可去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並可通往菲律賓和東南亞各國。澎湖列島居臺灣海峽的中樞,扼亞洲東部的海運要衝,被稱為“東南鎖匙”。
澎湖列島的底基為一隆起的玄武岩方山,是經過多次海陸升降、海蝕和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一般在海拔20-30米。自海上望去,地勢低平,宛如大小平盤浮在海面;平均海拔17米,最高點為西南大貓嶼,海拔78.9米。
三島嶼環抱而成的內海就是最著名的外婆的澎湖灣,南北長約12千米,東西寬約8千米。北口為牛公灣海峽;南口被鳳櫃裡半島和漁翁島所扼,?扼,寬約3.3千米,水深10~62米。
灣內無碼頭設施,但海峽巖北方有天然的錨地,水深10米以上,泥沙底,是臺灣地區冬季最理想的避風錨地。
明大陸早都亂成一團,哪裡還有能力理會這個地方……在漢唐集團的計劃中,這裡是紫雲號最終停泊的地方,當然,現在還不行。
澎湖列島地勢平坦,無河川山嶽,土壤層淺薄,均為紅棕土壤,肥力不足,水源缺乏,加上海風強勁,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僅能種植地瓜、土豆、花生等。
在那面世界的80年代中期,在這裡試種成功過西瓜、哈密瓜、絲瓜,因此號稱澎湖“三瓜”,比較有名氣。
在農業利用上,漢唐集團根本沒有考慮太多。
現在土地資源多的是,在那面的世界中,在1997年,整個臺灣一共有耕地8500平方公里,單單一個嘉南平原,它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長180公里,寬50公里,就有4800平方公里可耕種之田,這是一個讓漢唐集團想起來都快樂地不寒而慄的數字,真的,現在我們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