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樣有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為何來得如此之晚,我們的1654,小樣有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樣一來可實現適期早播早栽。
建國安董事透過詢問當地的明人農民,發現他們其實還可以提前種植,不必嚴格遵循教科書。首次種植浪費了點時間喲。
後期計劃是,建成具有本時空特點的溫室大棚,利用溫室大棚工廠化集中育秧,可根據水稻秧苗生長發育所需,合理地調控溫度、溼度,為秧苗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期望實現四分之一的自動化生產。
這樣可提早水稻播期,縮短秧苗生長期,有利於秧苗及早栽插至大田,對避開水稻生長後期高溫伏旱的影響,實現水稻穩產增產十分有利。
水稻的問題解決後,其它的問題就不太重要了。玉米可算最後一個大項,排在甘蔗前。穿越者們從來沒有想過利用蔗糖可以換回大量商品糧和銀兩,他們只想著先如何生存了。所以甘蔗被排在後面了,畢竟不能讓那些宿根白白荒了。
在穿越者們的計劃表中,紅星工業區的水泥應該在玉米秧苗下地前能夠達到量產,以實現機井的建設。
否則,沒有機井的配合使用,誰都無法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而且連帶著關係到甘蔗的澆灌。它們都是用水大戶。
問題都是一環扣一環,這是個大大的系統。
工業發展和農業發展的相互促進相互依靠,在穿越者們的手裡得到理論上的完美展現。
一切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看完漢唐集團的插秧後,楊童生和劉結首慢慢行走在赤嵌溪的河岸上,楊童生慢慢平復了他剛才激動的心。
從漢唐集團的人來到這裡開始,楊童生一直淡定無語。
他從不似那些明人農民般傻呵呵地圍觀。他不是看不上農民,恰恰相反,像他這樣的農村大家族裡的書生,對農業那是相當的關心。
耕讀世家,在這個時代倍受尊重。但我們可以看到“耕”字是排列在前的。
博得功名,可躋身於公堂,以待光宗耀祖,照顧家族中的晚輩;時運多舛,可耕作于田地,期待上位者訪賢於野。
但無論如何境地,他們都要手持聖人之書。
聖人之論微言大義,已是人間至論。
趙普,平民武夫出身,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楊童生深以為然。
重視生產,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無為而治,發展耕織。一個糾糾武夫尚能如此,熟讀全本的楊童生更能如此。可惜沒有機會。
王安石的那句總評之言,更是深得楊童生心意:
“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貴者因書而守成”。
此書豈不是指聖人之言?古人版的“知識改變命運”。大概就是這意思。
所以,在漢唐集團的人把赤嵌地區弄得雞飛狗跳之時,他依然在家中安坐,手持聖人之言,毫不理會。各種令人難以到信的傳言不斷傳到他的耳朵裡,但楊童生依然端坐。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其奈我何?換個人收租子而已。此時,明大陸換得比這裡頻多了。
楊氏家族所租用的土地,在此地自有下人料理,無須他親自cao心。
後來,漢唐集團的人釋出號令說,人人都要親自前往登記,他人不可替代。劉結首幾次三番上門求自己,他才愛搭不理地前去登記。
登記時,他非常不明白那些人為何要用小盒子比劃他一下。劉結首也是一直不明白,當他看見楊童生經過此事後,小聲向楊童生請教。
楊童生也是迷惑,沉吟半刻,含糊地來了句:奇yin技巧,不足掛齒。
劉結首一聽,想了想也對,他知道不知道有什麼用?能換來稻米嗎?還是好生將漢唐集團交待的“工作”做好即可。
上次漢唐集團打賞給他的五十匹棉布真好。
這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