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樣有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二章 願陽光永照我華夏兒女身上,我們的1654,小樣有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鑄十銃能得二、三可用者,可稱高手”。
也就是說,重炮的廢品率高達70~80%以上。這樣重炮的成本自然也就降不下來。
而造成此時火炮鑄造廢品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炮管內外的冷卻速度差距問題。由於這冷卻速度的差距,許多材質不好,不夠均勻的炮管,就會在冷卻時因為熱脹冷縮而在火炮身管產生裂痕。而身管出現裂痕的炮管,自然就是廢品了。
情況還不只如此,有些裂痕外表上是看不見的,而是在管壁金屬內部。所以當時造好的火炮,均需作第一次試放。就是在炮管內填滿火藥但不裝炮彈,釋放一次,以管壁無裂痕者為合格。
如果管壁有內傷,這一放就會裂開來,可以立刻淘汰了。
當然,古人們沒有超聲波探傷儀,無法事先測試。
可也正因為有了這個玩意兒,穿越者們膽子變小了,測過管壁後,連嘗試放炮的意願都沒有了。一點點也沒有勇敢的冒險精神------
此外,在鑄造超大口徑炮尤其是數噸的要塞重炮時,由於口徑越大,則內外冷卻速度差距就越大。因此在自然冷卻的時代,口徑越大的炮鑄造時的廢品率也就越高,重量與價格因此急劇飆升——不成正比,幾乎是指數性上升。
到了一定程度以上,就是幾乎百分之百的失敗率了。因此當時很少能夠見到鐵質的超大口徑火炮,最大的也不過8英寸,也就是四十五磅左右,再大的火炮很難製造成功。
鑄造一百門大口徑炮如果只有一門能用,並不是說花費只是成功的單單這一門炮的材料價格,而是要按一百門來算!
所以一門36磅重炮的價格甚至可以等同幾十門4--6磅野戰炮的價格之和!當然幾十門4--6磅炮攻城時齊射數十次只能在城牆上留下一些淺坑而城牆無大損,但一門36磅重炮幾十發炮彈就可能徹底摧毀一段城牆,而且這一點在海戰時對付皮糙肉厚的戰列艦尤為重要,統水師副將吳文敏極為熱切也正是為此。
在陸上,一門重炮的威力在諸如攻城拔寨時所產生的破壞力也遠不是幾十門小炮可以比擬,當然對付步兵群來講,重炮的威力反而不如小型的野戰炮了。
所以統陸兵副將張月忙得昏頭脹腦都是有原因的。
還有那些火銃也很重要啊!張月可是親眼見三百葡人僱傭兵,一個衝擊就射殺了一千多清兵!在城上觀戰的張月頓時領教火繩槍的厲害。一想到自已也可能組建起這一個三百人隊,他心裡樂開了花!
如果真這樣,他還怕個甚!什麼這個官那個匪的……
我在這裡,還要水一下,我不怕罵了。
這個重炮的成本問題,直到十九世紀美國羅德曼發明了內模水冷技術才得以解決,可以在概念性範圍內保證內外管冷卻速度相同,或者經過反覆實驗與調整,將速度差異控制在安全的範圍下,如此身管就不會產生內傷了。
這一來立刻把廢品率降低到個位數百分比,甚至降低到零,從而使造一門炮的價格大幅下降。而炮本身也因為比較結實沒有暗傷,因此平均壽命提升五倍。
這種技術不能實際提升火炮射程威力等作戰效能,那是金屬材料科學方面的問題,但光是看在他能使造炮的成本大幅度降價這一點上,就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技術了。
當這個技術由於白人們互相交往比較頻繁的緣故,在歐洲共同市場傳播開後,他們不約而同的對歐洲以外的文明設定了技術障壘。
明人的後代們又悲催了------
有人會說19世紀咱也有鐵模鑄造技術啊!是的,我的文科同學,那只是解決了鑄炮的速度問題,當然也節省了模具費用……但在口徑方面沒有幫助,在我看來,進步有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