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奸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4章 諸葛亮,暴君劉璋,不死奸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此清高之人,投靠氐人?幫異族進攻中原?難道真的是跟著吳俊墮落了?還是在長安受的侮辱太深?
據諸葛亮所知,那次投靠過來的漢軍,士兵很多都心理埋怨投降的,據那些士兵說的,是武將堅持投降的。
武將堅持投降?奇怪了,他們的家人都在川軍轄地呢。就這麼一致的投靠氐人了?一萬兩萬好說,足足投靠了五萬,這也太多了吧?就算陷入絕境,也不該這麼多人投降啊。
而且那些將領一個個都封閉的緊,只因為自己沒有調兵的權力,無從查起,要不然諸葛亮真得查查。
這麼多的疑惑,看似都有解釋,可是匯聚在一起,諸葛亮覺得很不對。
但是諸葛亮無論如何不能想到折蘭英是劉璋的人,北宮止死在川軍手上可是人所共知的,而且折蘭英還是曹艹的女兒,逃過劉璋兩次婚,兩人應該不共戴天。
正因為想不通這一點,諸葛亮所有的疑惑都解不開。
“聽說先生就要得償夙願,獲得調兵之權,與川軍軍師黃月英相見曰近,卻為何一副愁容?”一旁撫琴的蔡琰慢聲道。
“蔡小姐。”諸葛亮吐出胸中壓抑很久的濁氣:“多謝你這一年裡,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為我撫琴解悶,我在草原沒有朋友,你知道,大王也不信任我,如果不是因為你,我也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麼樣子。
可是……我可能不能完成你的願望,帶你回中原了。”
琴聲戛然而止,蔡琰抬起頭看向諸葛亮:“先生是對戰事擔心嗎?先生足智多謀,如果先生都覺得戰爭不可能勝利,先生應該勸勸女王的,女王雖然沒有給先生帶兵之權,不是那麼信任先生,但是也不至於讓自己的軍隊去送死吧。”
諸葛亮緩緩搖頭:“沒有,這次戰略計劃沒有什麼問題,我只是有一種預感,很不好的預感,我可能回不來了。”
諸葛亮低著頭,蔡琰皺著眉頭,不是因為自己不能回中原,而是這一年多,慢慢和諸葛亮熟悉,諸葛亮給他的印象很多智,但這卻不是最深刻的印象,更多的印象卻是多愁善感。
一個很脆弱的人,而且心裡受過傷,蔡琰聽諸葛亮說過,前半生被家族艹控,自己的未婚妻站在了自己敵對面,情場戰場,一敗塗地。
諸葛亮後半生只有一個想法,轟轟烈烈一次,希望與自己的未婚妻一次決戰,哪怕戰敗身死,也了無遺憾。
而現在,蔡琰感覺諸葛亮到了最低谷。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和諸葛亮真的好相似,諸葛亮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是家族中最英傑的子弟,各種風光,家族重視,自己對自己也很自信,只待在這亂世中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可是後來,一系列的遭遇,到了今天的地步,在一個氐人的大營裡,為不信任自己的女王效力,沒有朋友,默默承受一切。
而蔡琰自己,年輕時候同樣是才女,出生大儒家庭,如果不是天下大亂,以蔡琰的出身,將是大漢最頂層的千金大小姐,再加上不遜於父親的才華,頂著貴族才女光環的蔡琰,是這個社會最耀眼的女人。
可是蔡琰的命運,幾乎是和大漢同時衰敗,第一次嫁人,丈夫病死,落下個剋夫的名聲,後來輾轉流落長安,父親死在王允手上,而自己被匈奴人奪走。
在匈奴過的這十個年頭,是蔡琰年輕的時候想都不敢想的屈辱生活,在不知廉恥的生活中,貴族才女的驕傲,被野蠻的異族人一點點磨平,到了現在,只剩下一個滄桑的女人。
現在蔡琰對什麼都已經麻木,唯一的想法,就是過一點安寧的生活,如果加個修飾語,就是回到漢土過一點安寧的生活,如果一定要有點追求,能夠整理一下父親的書稿,就是蔡琰後半生唯一覺得可以做的事。
同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