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七十二 工業的故事 下,遊戲民國,大羅羅,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比過於笨重的1902型野炮,這挺重機槍的機動姓倒是非常好的,這是一挺有輪子有擋板重機槍,行軍的時候可以拖著它走路,省力不小,而且那塊擋板也非常好用,對手的狙擊手就沒有那麼容易殺傷機槍手了。
蔣介石看到這挺非常受機槍手歡迎的重機槍微笑的點點頭。“這個俄國人的腦子還是好用的,這樣簡單的設計就使機關槍的機動姓和機槍手的安全都大大提升了,逸塵,10月份以前最好把所有部隊的機關槍都換成這種樣子的。”
“委座,您再看這個,這是手提式機關槍,仿造美國的湯姆森1921型。”羅翼群又從隨從那裡拿來一把製作粗糙的衝鋒槍,呃,實在看不出哪裡像美國的湯姆森。
羅耀國原本並不支援在部隊裡配屬這種吃子彈的傢伙,不過後來考慮到那些黃埔一期的學員以後難免要身先士卒,拿一把衝鋒槍好像有利於提高他們的生存率,所以就支援了衝鋒槍的仿造。他建議道:“這把槍我覺得可以配置給班、排、連一級的軍官和軍士。軍官們拿著它帶領士兵衝鋒好像勝算比較大。一連有九名軍官九名軍士,如果有18支衝鋒槍的話,衝鋒起來威力一定不小。”
“嗯,衝鋒槍,很恰當也很威風,逸塵,這種槍以後就命名為民13式衝鋒槍。配屬給步兵部隊的連、排、班長吧,到10月以前爭取先配備10個師。”蔣介石估計一個師可能要500支,10個師就是5000支,還有6個月,差不多能生產出來,現在石井兵工廠進來不少俄國機器裝置,生產能力和水平都大大提升了,要是換成以前可是沒有那麼高產量的。
“嗡、嗡、嗡……”一陣嗡嗡的聲音從遠處的天空中傳來。眾人抬頭一看,原來是一架搖搖晃晃的小飛機。這是一架蘇聯的r-1型偵察機,國民黨對飛機的興趣一直比較濃厚,所以和蘇聯達成的援建協議也有一個飛機廠。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楊仙逸會幫中山先生在廣州建一個飛機廠,不過現在這個飛機廠建在了韶關,總投資近200萬,機器裝置全部採購自蘇聯,主要的產品就是組裝這種r-1型偵察機。
“委座,這是我們自己組裝的飛機,根據計劃我們將來還要生產完全國產化的飛機,現在第一期工程已經開始了。”羅翼群說到這裡有些得意洋洋,生產飛機說出去總是件很長臉的事情。
蔣介石滿意的點點頭,問道:“第一期工程?是在哪裡啊?我怎麼沒有在報告書上見過?”所有的軍工建設都要經過軍事委員會的批准,蔣介石自然都是知道的,但是好像沒有什麼飛機國產化一期工程。
“哦,第一期工程包括一個膠水廠和木材加工廠,基本上是民用的,所以不是用國民政斧的錢,是我和輔文的私人投資。”這個飛機制造居然是從膠水和木材加工開始的!膠水的配方是蘇聯贈送的,木材加工廠的裝置則大多采購自曰本,也有國產的(斧子、鋸子什麼的都是國貨)兩個廠的總投資不過三十萬銀元,主要的產品是膠水、膠合板和木板,不過還是很賺錢的。
這個時代的飛機大多是木頭和布加上少量的金屬拼湊起來的,看上去就很不安全,所以羅耀國是不敢開的,現在駕駛著這架飛機的是黃埔一期的李文華。黃埔一期現在有三個飛行員,一個是李文華,另一人叫王叔銘,還有一人竟是劉詠堯。王叔銘歷史上是國民黨空軍司令,所以當黃埔一期成立飛行班時羅耀國第一個就命令他參加了,劉詠堯年紀小但是很聰明學什麼都快,於是也被命令飛這種危險的玩意,至於一直想在飛機上裝大炮的李文華自然是第一個報名的,飛行班的教官則是蘇聯飛行員克拉夫佐夫。
“好好,萬事開頭難,我們現在飛機廠也算有了,鋼鐵廠也在建設,大炮也能組裝了,機步槍好像也造得不錯,看來中國的自強就要從我們這裡開始了。”看著搖搖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